第1174章 1265清丈之始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在魏廣德說出讓俞大猷把在緬甸東吁城的繳獲上交國庫以后,張居正眼中似乎閃過一道釋然。
不過不管是不是早有預謀,明軍在緬甸的繳獲,是不可能被幾個軍頭私吞的,多少都要交回來。
不說隨軍充當監軍之責的御史,軍中還不知道有多少錦衣衛布置的密探,在一刻不停的盯著幾個手握重兵的將領。
早晚都要交,而且也不可能一點湯湯水水都不留。
所以,魏廣德說出這話才這么干脆。
估摸著,俞大猷那里應該早就把繳獲瓜分好了。
“緬甸國小民貧,就算抄了緬王的家,又能有多少繳獲。”
不過王國光還是補了一句,話音落下馬上就被張四維截住說道:“總是個進項,能彌補下朝廷財政的虧空也是好的。
再說,用緬甸土地作為將士們的犒賞,就能省下不少賞銀,戶部的壓力也沒那么大。
等緬甸徹底平定下來,那里的礦藏也可以發賣不少銀錢。
據我所知,緬甸的寶石礦可是挺有名,宮廷都要定期前往采購,這又是一個進項。
所以就算暫時借支常盈庫的銀子,來年很快就能彌補回來。”
“那也不過是一次性的收入,朝廷以后還要在緬甸駐軍,得多少兵馬,朝廷的銀子還不是得往里面投?!?br/>
王國光依舊不滿的嘟囔一句。
這就是這時期大明官員不愿意繼續向外擴張的原因之一,因為在他們看來四周的土地雖然廣大,但是都是貧瘠之地,收不上來多少賦稅。
說不定,連駐軍的軍費都承擔不起,最后還要朝廷撥銀倒貼。
就比如遼東,雖然已經開發,可大明朝廷時不時還要發錢糧補貼,就十幾年前那次,朝廷還貼了好幾年的錢糧,賑濟遼東因災受困的百姓。
不過這些在文官眼中不值一提的地方,在魏廣德看來其實就是朝廷不善經營導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