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1290學生發難
從張居正父喪消息傳到京城,之后就是張居正上奏請求回鄉守制,然后就出現了戶部侍郎李幼滋奏請“奪情”,首輔留京守制。
到皇帝順應民意,批紅不許,要求“奪情”,再到張翰上奏反對“奪情”,然后被罷官。
之后發生的事兒,就似毫無波瀾般,通政使司再也沒有收到過其他官員對此的奏疏。
沒有人表態支持,或者反對,就如同和他們完全沒有關系一樣。
很順利的,張居正和皇帝之間完成了三請三辭,直到張居正第四份奏疏內容的傳出,霎時間京城官場震動。
正如之前所說,大家都相信百官之首的張居正會選擇遵守禮制,在第四份奏疏里繼續堅持回鄉守制才對,也能讓皇帝明白他的孝道。
但是誰都沒想到,在第四份真正表露內心想法的奏疏里,張居正會選擇留京守制,這么赤裸裸的貪戀權位,不止是那些希望進步官員不能容忍的,也是那些尊崇張居正的官員所不能接受的。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
之前京城的流言蜚語,他們可以當成是某些人的惡意中傷。
可是當事實清晰擺出來的時候,他們就完全無法接受了。
是的,他們不能接受事實,他們尊敬的人居然為了權利放棄了孝道,和內廷太監合謀“奪情”。
奏疏里所提條件,諸如請以素服角帶入閣辦事,日侍講讀,辭免薪俸,在官守制等等,此時在他們眼里都不過是欺騙大家的障眼法,小手段而已。
不等皇帝批紅,就開始有人就此開始上奏。
誰都沒有想到,這次攻擊張居正的,不是那些隱藏在朝堂里張居正的政敵,而是一向支持他的,張居正的學生。
翰林院編修吳中行,上疏請求讓張居正回家奔喪葬父。
吳中行字子道,號復庵,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隆慶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那一年,原本是該魏廣德主持會試,但因為他匆匆返回江西丁憂,最后隆慶皇帝讓張居正支持科舉,成為這一屆進士們的座師。
做為學生,吳中行率先上彈劾張居正,無疑如同炸彈一樣震撼了京城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