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1300新生意
魏廣德把人送出府門,目送他們坐進各自的轎子里,施施然離開。
要說魏廣德對于他們跑來想入股北方商會沒有一點不滿是不可能的,不過當時魏廣德要想明白了,銀子是賺不完的。
相對于那點銀子的利潤,魏廣德還是更看重讓這些勛貴從此放棄對土地的執著,轉而把銀子,或者這個時候應該叫“資本”,投入的工業生產中。
魏廣德為何如此執迷此事,自然是因為他知道后世社會的發展。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土地就是一切的根本,“有土斯有財”這話是一點沒有錯的。
只不過,當生產力發展起來,特別是西方率先開始工業革命以后,土地的財富效應就被工業取代,只有工業才是最賺錢的,甚至最后能倒逼土地。
西方“羊吃人”就是這樣來的,紡織企業的興盛需要大量的羊毛和棉花等物資,以滿足社會對紡織商品的需求。
于是,這些原材料價格飛漲。
地主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自然把土地放棄種植糧食,而是改種牧草和棉花等經濟作為。
英國的毛紡是其紡織業的主力,所以英國的貴族們紛紛在土地上放羊,收獲大量羊毛賣到紡織工廠去,“羊吃人”的現象就出現了。
只不過,魏廣德以為是幾十年后才發生的事兒,現在其實就已經在英倫三島上發生著,也注定他以為的發財大計會面臨巨大的阻力。
不過,因為這次分攤出去一部分股份,倒是錯有錯著,規避了一部分風險。
魏廣德轉身回府,一路上還在考慮先前幾人聊天時,說起鹽引的事兒。
其實,古代王朝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主要就是兩點,一是天賦,二就是鹽稅。
商稅,除了在南宋時期獲得重視,成為主要財稅來源外,其他朝代對此重視程度其實都不足。
倒也不是官員們不重視,而是商稅成為私利,特別是在大明朝。
魏廣德手下的那些產業分散各地,但是每年繳稅都非常少。
不是他不繳,而是官府根本就不收,他也就只能和光同塵,總不能自己叫商會主動往官府里送吧,那會被所有商人敵視的,成為天下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