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1340胡安德富卡
隨著內閣票擬了申時行的奏疏,消息也飛似的傳了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故意暗中推動。
到下午的時候,就已經傳遍了整個四九城官衙。
臨近散衙的時候,詹事府詹事掌翰林院,禮部右侍郎王錫爵就把翰林院里的學士全部叫到自己值房說事兒。
“大家應該都聽說了吧,侍郎申時行的奏疏,內閣已經批了,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兒,教化萬民,也是歷朝歷代都沒有做過的大事。
其中社學的課本不是四書五經,而是讓我們根據《三字經》、《百家姓》,而是讓我們翰林院編制《教義》,這可是一件大事兒。
等宮里批紅發回來,這事兒就要提上日程。
這次請諸公來此,就是集思廣益,大家商量商量看,到底該怎么做這個事兒。”
王錫爵話音落下,幾位翰林院學士都是低頭思索起來。
他們的前輩,依舊他們教導的后輩,一般都是《三字經》、《百家姓》開頭學習,認字,也是學禮。
可按照申時行的建議,用于社學的《教義》不僅要教孩童識字,還要讓他們明禮,還要講解《大明律》基本準則,最后還要加上一些民間用的上的算學。
算學,其實對于這些進士老爺們來說并不陌生。
實際上大明的讀書人,并非都是智慧舞文弄墨的迂腐之人,讀書閑暇也會看些雜書,其中算術類就是其中一門。
畢竟,生活中,其實很多地方都能用得上。
申時行的建議可以說是極好的,至少孩童們學完《教義》,所學能學以致用。
他們科舉考的那些八股,肯定是沒什么用的。
但是,一本書要把這么多東西糅合在一起,難度也是非常之大。
“某認為,《三字經》和《百家姓》還是應該列為教義的開篇,畢竟其中有傳統美德,也能幫助孩童識字。
古往今來,孩童啟蒙都是以此為主,也是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