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小日子有金山銀山?
“是,父皇。”
這樣的討論在各個時空都在上演,但凡有遠見的皇帝都能看到這個制度的厲害之處。
……
天幕另一邊,洛璃繼續說著。
“張居正改革的第二項措施則是取財有制,用財有節,通俗來講就是減少開支。”
“他削減了宮中一切無益的費用,包括光祿寺的御膳之用,上元節燈火,花燈費,停修慈慶宮,武英殿等等。”
“不僅如此,為了減少開支他還改革了學制,明朝除了國子監,還有很多府學,州學,縣學,這三級學堂有著不少‘廩膳生’,這些學生每人每月可以領米一石,魚肉糖鹽若干。”
“并且一人入學,家中三人免役,后來這項權利不斷擴大到整個秀才階層,古代秀才確實不多,一個村子可能就寥寥數名。”
“但擴大到整個天下,這個數量也絕對算不上少,因此這項財政負擔,對即將步入晚年的大明朝來說,不可謂不重。”
“所以張居正直接裁減了秀才的錄取名額,從以前的一百人參考錄取十人,改革為一百人參考只錄取一人,這樣的改革可以說是直接動搖了天下讀書人的根本。”
“許多參考學生,說是想要啖其肉,飲其血毫不為過。”
“改革不過才短短三年,張居正已經得罪了天下官員和大部分的讀書人,但這還遠遠沒有結束。”
“張居正的第三項措施便是清丈土地,這是一個很大的政策,同時也是他第四項措施‘一條鞭法’的基礎。”
“大明自開國以來,到他那個時代已經有百余年了,內憂外患雖然不少,但并沒有多少土地流失的理由。”
“可實際上,萬歷年間的在冊土地,比洪武年間少了近兩億畝。”
“為什么會少這么多,相信看直播的各位都能明白,那就是土地兼并,越來越多的土地不斷從中低層小民手中被侵占,掠奪,收買等各種方式歸并到大地主豪強手中。”
“而地主豪強在聚斂土地之后,為了達到逃-稅的目的,會通過各種手段隱瞞土地數額,也就是所謂的‘燒魚鱗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