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北川秀也就不再進行隱瞞,一五一十的把《雷神短歌》的烏龍事件說給了齋藤玲奈聽。
“俳句已死是文學界公認的事實,因為俳句本身的音韻和詩意問題,其實創作一首俳句挺消耗心神。”北川秀將那些手稿一張張散開,無奈的說道,“齋藤你應該非常清楚我現在的情況吧?”
“確實,如果沒有那首《雷神短歌》,根本不會有出版社愿意再碰俳句。”齋藤玲奈點了點頭,十分理解北川秀起初不愿意涉及俳句題材的想法,“你的經濟狀況那么差,把大量時間分心在俳句上真是得不償失了。”
“嗯。但我也沒想到它會在網上和大學里發酵的如此厲害,其實那天以后,我就開始關注起俳句市場,在它漸漸有了起色后,便隨手寫了不少俳句,準備整合成一部詩集,讓你看看是否有刊登和出版的可能。”
北川秀幫齋藤玲奈調制了一杯她最愛喝的“自由古巴”,隨后雙手合十道,
“抱歉,我真不是故意隱瞞伱的。”
“不不不,這沒必要道歉。”齋藤玲奈連忙擺手說道,“所以北川你是想通過俳句與《群像》進行正面交鋒嗎?”
“如果它們能達到見刊標準,而且河出書房愿意為俳句單獨開一個版塊的話,我想試試。”北川秀收起笑容,嚴肅的點了點頭。
出版界發展至今,其實整個市場的蛋糕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與沉淀,大出版社們都有獨屬于自己的“自留地”,且互相間的“三八線”涇渭分明,基本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譬如《群像》的主要受眾是富人、中產階級和學生群體;
《文藝》的讀者大多是郊區以及三大都市圈外的蕓蕓眾生;
《群星》聚焦在中二少年和小學生上;
《文藝春秋》政治立場極右,吸引的全是右翼分子集團;
而《新潮》文藝范兒最濃,深受文藝青年和文學界資深群體的追捧,也是政客讀者最多的一份雜志。
而且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廝殺,五大出版社之間還有一條默認的潛規則,誰的臺柱發書或是開始連載新,其他雜志就會在那幾期避其鋒芒,等對方情況穩定后再推出新的內容。
正因為大家都默契的保持著這種微妙平衡,加上成熟的新人作家培育體系導致作家資源很難互相流通,所以《文藝》就成了萬年吊車尾,一點反抗余地都沒。
正常情況下,只有俳句這種大家都不碰的市場,你才能肆無忌憚的去做,不用顧慮其他出版社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