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4章 空心病
那樣的孤獨感,北川秀搜遍腦海,感覺最恰當的一個事例就是那會兒坐新干線去京都,說起家里的私人直升機時,明明是一件值得炫耀和驕傲的事,河出靜子說話時表情也很愉悅,但眼神里透露出來的神色,卻是孤獨與寂寥。
“嗯。我說不出來那種具體感受。如果要用什么東西來形容的話,我覺得就像是被‘團地’分割開的年輕人”
夢子捏著護身符,竭力用自己所能想到的詞匯解釋給北川秀聽,
“泡沫時代前,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公寓用墻壁和玻璃把大家隔開,好像所有的人都被自己以外的人拋棄了,大概和那樣的感覺類似?!?br/>
夢子的老家在東京都大田區,曾經也是東京的核心繁華地帶,在70、80年代,第一批“團地”就在那邊拔地而起。
因為有過類似經歷,當夢子從河出靜子身上感受到那絲熟悉的氣息后,立即不由自主地關心起了她的心理狀態。
她這么一解釋,“團地”、“不完整感”、“獨生女”、“孤獨”等詞匯交織在腦海里,讓北川秀頓時有了靈感。
“‘團地’啊,真是一個讓人懷念的詞語?!北贝ㄐ阋舶l出了一絲感嘆。
上輩子背井離鄉來東大求學,因大一大二時沒能申請到學生宿舍,經濟拮據的北川秀便跑到郊區租了極其便宜的“團地”房。
在那兒,他一住就是兩年,因此對這個詞匯有著與夢子一樣的感觸。
所謂“團地”,是日本在戰后時代為了消化大量涌來東京的打工人,于曾經的市區,現在的郊區集中修建起的一批“集合住宅”。
說起“團地”,現在的日本人對它的印象就是團地妻、房子老、治安差、窮人扎堆、孩子不好好學習。
但其實在泡沫前,能住進“團地”的都是教師等中產精英階級。
他們是戰后經濟騰飛時期的第一批受益人,那會兒“團地”申請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獨生子女”。
這批在高墻之下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一代比其他同齡人孤獨許多,有各種心理疾病。
以此衍生出來的還有一種綿延至今的“社會性城市疾病”——空心病。
社會高速發展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如“團地”之間的墻壁,在金錢權力至上的消費文化驅使下,人不知不覺變得唯利是圖,玩味一切又覺得空虛寂寞,由此產生的心理疾病就是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