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雪國》的魅力,愛情的意義
“《北川》旗下副刊《大眾》.”
石田泰淳看了好幾遍手中的雜志,上面的招聘廣告頁面做的貍狐哨,粗看有點和《北川》的調性不符,但仔細看,又覺得兩者完全融為了一體。
以往看這些文學雜志,他都會下意識略過這些東西,此時認真看了幾遍后,他竟然隱隱覺得這廣告,設計得還挺有意思!
就是《大眾》這個副刊,怎么從來沒聽說過呢?
“對。這是我叮囑公司常務抽空新設計的一個副刊,雖說是借著《北川》副刊的名義發行,但你完全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獨立的文學雜志看。”
北川秀點頭道。
“初次測試”后,他就開始考慮用什么方式幫助這些底層的文學創作者們擺脫困境。
思前想后,除了讓《北川》學隔壁的某點先開始走互聯網電子閱讀的道路外,就是再創立一個副刊,借用《北川》的流量,但主打更主流化的大眾文學。
一直以來,大眾文學,還有其分類下的推理文學都被純文學死死壓制。
在文學界無數泰山北斗以及學術界諸多教授的宣傳下,日本民眾基本養成了“只有純文學才是正統文學,是主流文學,其他文學是邪魔外道,是以金錢為目的的文字產物”的概念。
這樣的風氣下,即便頂級純文學雜志有限,每年靠各大新人賞出道的純文學作家寥寥無幾,依舊有無數的新人前仆后繼的涌向這個最擁擠的賽道。
日本的純文學在戰后時代發展迅速,但也加速了它的異變和死亡。
這個模式下,最大的弊端是,諸如東野圭吾、巖井俊二這類原本該吃大眾文學飯碗的作家,也爭先恐后的朝純文學賽道跑來。
最后的結果顯而易見。
東野圭吾蹉跎了小半生,巖井俊二要不是寫了一本《情書》,怕是永遠得在純文學的路上一次次死亡。
大眾文學,是一個有極高上限的新生兒,也是一個更符合普通文字工作者的賽道。
畢竟純文學這條路確實難走,且對創作者的寫作能力和學識要求極高,真不是一般人能走得通的。
另外,大眾文學之后還會衍生出一個更加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日本輕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