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超越時空的敘事詭計,純文學小說里竟然加入了推理元素!
“一本8月號的《文藝》,880円承惠。”
店員雙手捧著一本《文藝》遞給了廣木隆一,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
“好貴.”
廣木隆一心疼的看著手里的一千円紙幣瞬間變成總計120円的硬幣,心里感嘆著《文藝》的高昂價格。
日本各類雜志的均價約450円,對于月收入約20萬円的普通上班族來說,算比較廉價的消費品。
但對廣木隆一這種有上頓沒下頓的自由職業(yè)者而言,在這種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450円買一本雜志已經(jīng)算比較奢侈的消費行為。
而《文藝》翻了倍的價格,就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了。
不過《文藝》能在價格翻倍的情況下,依舊牢牢統(tǒng)治著文學市場,也可見其質量之高,讀者粘性之大。
對文娛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來說,它是很有學習價值的參考物。
回到破舊皮卡車上,廣木隆一撕開透明薄膜,將《文藝》翻到了連載有《解憂雜貨店》的那一頁。
“一共只有五章么?居然一口氣全部連載完了。
這個篇幅倒是很適合進行影視改編。”
廣木隆一看了眼目錄表,有些震驚。
一般來說,這類純文學小說為了延續(xù)自身生命力和多賺點錢,都會在月刊雜志上常年累月的連載。
譬如北川老師的處女作《青春三部曲》,總連載周期都快大半年了。
像《解憂雜貨店》這樣,一口氣全部連載出來的小說少之又少。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文藝》編輯部深知東野圭吾的這本純文學小說寫的很爛,干脆一波放出,收割下讀者的錢包,免得爛書還長期連載,把雜志自己的口碑也給帶壞了。
這都是廣木隆一基于文娛行業(yè)從業(yè)者的直覺所做出的判斷,具體是哪種情況,唯有深入看下這部小說才能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