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耶魯大學為北川老師特意舉辦了一場“世界文學研討節”!
眾所周知,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
在耶魯大學,教授們的實權比任何人都大。
這次臨時起意的“世界文學研討節”據說就是十幾名文學部的正副教授聯名提出,校董會和學院領導連反對的資格都沒,直接就被通過了。
至于教授們為什么突然要搞這么一個大型活動,學校里眾說紛紜,各種傳言都有。
比較可信的傳言有三個:
傳言一是文學部教授們已經快要忍受不了普利策獎長期受制于布克獎、龔古爾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學里始終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向上不足向下有余。
而現在的美國人自認在毛熊解體后,已經是公認的世界老大。
既然是老大,那就得在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所有領域占據第一。
美國文學的萎靡讓美國頂級院校的教授們非常不爽,而作為文科類院校的大哥大,耶魯大學當仁不讓,自然要肩負起振興美國文學的職責。
先吸納大量文學家前來研討,再利用資源發展文學土壤,這就是教授們的核心發展理念。
傳言二是文學部的教授們對即將公布的諾貝爾文學獎結果非常不滿,認為諾獎理事會和評委會有失偏頗,沒有公平公正的評價當代知名文學家們。
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挪威和瑞典政府在暗箱操縱諾獎,而身為這兩家老大哥的美國政府肯定是幕后主使。
黑鍋給他們背了,但結果卻不是自己想要的。
耶魯大學的教授們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不爽。
至于為何這次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有那么大的爭議,就不得不提及剛被諾獎理事會和評委會重罰的日本文學家北川秀了。
北川秀去年以二十五歲的年紀,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
說實話,要不是達里奧·福太過逆天,在1997年于戲劇和政治諷刺上的貢獻太大,誰拿獎,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