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瀟湘》
第一章:山雨欲來
1938年初秋,湘江岸邊的小城湘潭。
李明遠站在渡口,望著滾滾北去的江水,眉頭緊鎖。二十三歲的他是縣立中學的國文教員,本應在講臺上教書育人,卻被戰火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湖南。
明遠,船快開了!好友陳志強背著簡單的行囊,朝他揮手。
李明遠最后看了一眼身后的小城,轉身跳上木船。不知道這一別,何時才能回來。
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們總要為國家出份力。陳志強拍了拍他的肩膀。
兩人同窗四年,畢業后又一起回到家鄉教書。然而平靜的日子隨著盧溝橋的槍聲而打破。北平淪陷,上海失守,南京遭屠,戰火一步步逼近湖南。
船行至洞庭湖,遠處天空烏云密布,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聽說武漢已經堅持不住了,日軍下一步就是湖南。陳志強低聲道。
李明遠沉默不語。作為湖湘子弟,他深知這片土地的重要性。湖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控荊楚,南接桂粵,東臨江西,西通貴州。若湖南失守,日軍將長驅直入西南大后方。
三天后,李明遠站在學校操場上,面對著近百名學生。
同學們,國家危難,我們不能坐視不管。李明遠的聲音堅定有力,從今天起,學校將組織戰時培訓班,教大家急救、情報傳遞、基本的軍事技能。戰火很快就會燒到湖南,我們要做好準備。
臺下學生們目光灼灼,有人問:李老師,我們真能打敗日本人嗎
李明遠環視四周,答道:我們的先輩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千年,經歷過多少風雨滄桑。如今雖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我們有決心、有能力保衛家園。記住,覆巢之下無完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民族存亡貢獻力量。
正當李明遠準備繼續講課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防空警報聲。
空襲!快隱蔽!學校的教導主任大喊。
學生們慌忙四散,尋找掩體躲避。李明遠帶著幾個學生跑進地下室。幾分鐘后,刺耳的轟炸聲響起,整個校園都在震動。
當警報解除,李明遠走出地下室,眼前的景象讓他心痛不已——學校圖書館被炸成廢墟,幾名學生受傷倒在地上。
我們必須離開這里。李明遠幫著救援人員將傷員抬上卡車,對陳志強說,日軍飛機越來越頻繁地轟炸城市,我們必須轉移到農村去。
陳志強點點頭:我已經聯系了地下組織,他們會在湘潭以北的鄉村設立臨時學校,繼續我們的工作。
當天傍晚,李明遠和陳志強帶領著二十多名師生,趁著夜色離開了湘潭。他們的目的地是距離湘潭約六十公里的衡山腳下。那里山高林密,便于隱蔽,同時也能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夜色中,李明遠回頭望了一眼湘潭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禱:愿山河無恙,家國平安。
第二章:山中歲月
衡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成了李明遠等人的新家。
這個叫石灣村的地方,原本只有幾十戶人家,村民們靠種地為生。戰爭爆發后,許多年輕人外出避難,村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
李明遠和同事們在村東頭的一座祠堂里安頓下來,掛起了戰時民眾教育中心的牌子。表面上,他們教授農民識字、算術,講解衛生常識;暗地里,他們收集情報,組織青年學習急救和軍事技能,為可能的抗戰做準備。
明遠,你看誰來了!一天清晨,村口傳來陳志強的喊聲。
李明遠走出祠堂,看見一位身著灰色長衫的中年人站在那里,正是他在北平讀書時的老師,現已是地下黨湘南特委負責人的張文軒。
文軒先生!李明遠驚喜地迎上前。
張文軒環顧四周,低聲道:形勢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峻。日軍已經占領武漢,正向湖南推進。據可靠情報,日軍下一個目標是長沙。
李明遠神色凝重: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組織民眾,開展游擊戰,配合正規軍抗擊敵人。張文軒壓低聲音,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堅持長期斗爭。
當晚,張文軒向李明遠等人詳細分析了湖南的局勢。他告訴他們,日軍雖然裝備精良,但戰線過長,補給困難;而中國軍隊雖然裝備落后,但有廣大民眾的支持,可以進行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