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南方穩固,北望中原
江浙平定后,南方地區正式納入紅巾軍的統治,朱元璋成功掌控了南方這片富饒的土地。紅巾軍不僅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更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仁義之師的形象。百姓們感恩于紅巾軍的仁政,紛紛擁護朱元璋的統治,使得江南一帶的秩序迅速恢復。然而,南方的安定不過是朱元璋統治之途中的一小步,李凡等人明白,要實現真正的天下統一,終將要面對北方的大元朝廷。
隨著江浙的平定,李凡和劉伯溫等人商議在各地推行仁政,確保南方百姓對紅巾軍的認可與支持。李凡深知,只有以德服人,百姓才會心甘情愿歸順,南方才會更加穩固。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仁政舉措。
在各地駐守的紅巾軍官員被要求重視民生,減免賦稅,恢復農業生產,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李凡還建議在江浙各地設立了粥棚,賑濟災民,救助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朱元璋對于李凡的建議大為贊賞,立即下令各地推行,并命令各城駐守將領親自監督,確保不擾百姓生活。
不久后,江浙一帶恢復了昔日的繁榮,百姓生活安穩,紛紛感激紅巾軍的恩德。南方各地的百姓們在感受到紅巾軍仁政的同時,也逐漸接受了紅巾軍的統治,并愿意為他們提供支援。紅巾軍的士氣愈發高漲,士兵們也都因為受到百姓的擁護而充滿信心。
李凡在與劉伯溫商議時提到,南方雖已平定,但北方元朝的威脅依舊存在,若要確保南方安穩,必須在江北一帶設防,以防止元朝的大軍南下。
劉伯溫點頭道:“李將軍所言極是。江北乃南北交界之地,若設防得當,便可擋住元朝大軍。南方雖富庶,但若失去了江北的天然屏障,勢必難以自保。”
李凡立即提議在長江沿岸修筑堅固的防御工事,并在要地派駐重兵,確保元朝軍隊無法輕易渡江。同時,沿途修建烽火臺,一旦元軍南下,便可迅速傳遞消息,確保紅巾軍能夠及時應對。
朱元璋對此建議大為贊同,他下令立即在江北一帶增設防御工事,派遣精兵駐守,以防止元朝軍隊的入侵。很快,江北一線的防御逐步完善,紅巾軍在江南的安全得到了極大保障。
隨著南方的局勢逐漸穩固,朱元璋開始思考進軍中原的策略。此時的中原大地雖仍在元朝的控制之下,但由于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反抗聲勢不斷上升,各地起義不斷。朱元璋深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若能趁機進軍中原,便有望動搖元朝的統治根基。
一日,朱元璋在大堂召集眾將,商議北上之事。朱元璋目光堅定,環視著李凡、劉伯溫、藍玉、湯和等人,緩緩說道:“如今南方平定,江浙百姓皆歸順于我,然北方元朝的統治依舊不穩,若想徹底結束這動亂的局面,唯有北上中原,一統天下?!?br/>
李凡聞言,拱手道:“大帥所言極是。如今北方民不聊生,朝廷腐敗已極,我軍若能北上,便可迅速贏得民心。然而,此次行動關系重大,需謹慎謀劃。”
劉伯溫思索片刻,贊同道:“北上之策需周密考慮。當前元朝的核心在大都,若直接進攻風險極大,我軍應當采取逐步蠶食之策,先攻取附近的城池和戰略要地,穩扎穩打,待時機成熟再行進攻?!?br/>
朱元璋點頭稱是,旋即詢問眾人:“諸位可有何具體良策?如何逐步推進,以確保萬無一失?”
李凡上前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計劃:“大帥,北方之戰應當采用聲東擊西之策。我們可在中原一帶制造聲勢,吸引元軍的注意力,再從西側悄然進軍,逐步蠶食敵方的外圍據點?!?br/>
他繼續說道:“若能逐步攻占元朝在中原的幾個要地,將其外圍力量徹底削弱,便可逼近其核心。如此一來,我軍既能保存實力,又可逐步接近元朝的中心地帶,直至徹底動搖其根基?!?br/>
藍玉也點頭稱贊道:“李將軍此策甚妙!若從西側進攻,元朝的守軍必然措手不及,無法迅速集結兵力防守。我軍只需趁機掃蕩外圍,將敵方防線逐步拉開,便可最終直逼元都?!?br/>
朱元璋對李凡的策略十分滿意,拍板道:“好,便依李將軍之策行事!劉伯溫,藍玉,爾等協助李將軍,安排具體的行動計劃?!?br/>
眾將聞令,齊聲應諾,各自著手準備。李凡帶領眾將逐步制定了詳細的戰術方案,確保紅巾軍能夠在進軍過程中減少損耗,同時有效削弱元朝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