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肅清朝堂,整頓軍紀
朱元璋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開創了大明的盛世基業。然而,隨著朝堂上越來越多的開朝功臣逐漸變得驕橫跋扈,這些開朝小將軍們仗著自己的戰功,逐漸失去對法紀的敬畏,甚至干預朝政,擅自插手民間事務,引起百姓的不滿。朱元璋意識到,這股風氣若不及時遏制,必將損害朝廷的威信,動搖新朝根基。
一日,朱元璋將李凡召入宮中,商議如何整頓軍紀,肅清朝堂風氣。他雖對這些開國將領心存感激,但也深知,大明需要的是穩固的制度,而不是權臣們的為所欲為。
朱元璋坐在書案前,眉頭緊鎖,對李凡說道:“咱心里實在難安啊。那些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的小將軍們,如今卻逐漸變得驕橫跋扈,甚至有恃無恐。這些人竟忘了當年一起打下這江山的苦難,只想著如何在這新朝中謀取權勢。咱不知該如何處置他們。”
李凡點頭,沉聲道:“陛下所言極是。如今這些將軍們驕橫自滿,若任其繼續下去,百姓會對朝廷失去信任,大明的根基也會隨之動搖。不過,這些將領畢竟曾立下過汗馬功勞,若貿然削職,恐引發其他功臣的不滿。”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略帶煩惱地說道:“咱也明白這些將軍不易,但若不整頓軍紀,這江山基業何以為繼?咱心里實在放不下啊。”
李凡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不如采取恩威并施之策,重申軍紀以敲打驕橫者,同時厚待有功之人,使功臣們既知感恩,也知戒慎。如此一來,既能維護軍紀,也不會引發太多反感。”
朱元璋聽后,點頭表示贊同,問道:“具體如何施行?”
李凡解釋道:“可先從制度入手,頒布《軍功法典》,規定每位將領、官員的職權和軍紀。將官員們一言一行都納入法規,讓所有將領知道,戰功卓著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踐踏軍紀。咱們還可以通過獎勵表現良好的將領來樹立榜樣,同時警告那些驕橫跋扈之人。”
朱元璋聽后,眉宇間的愁云稍解,沉思片刻后說道:“這《軍功法典》之事甚好,咱若能立下這法典,便能讓后世子孫依此法典為準,再不為個人的私欲所左右。”
幾日后,朱元璋便在李凡的協助下,起草并頒布了《軍功法典》。法典中明確規定了每位將領的職權、官員的職責、軍紀的嚴格要求,以及違反軍紀的懲罰條款。《軍功法典》以“軍有軍紀,國有國法”為準則,特別強調了將領在軍中的操守與品德,明確禁止將領們干涉民間事務,勒索民財,并提出若有將領仗勢凌人,必嚴懲不貸。
法典頒布之日,朱元璋在朝堂上親自向百官宣讀條款。他手持法典,目光堅定地掃視著臺下的官員和將領們,莊嚴說道:“爾等皆為咱的大明開國功臣,咱也不愿對你們苛責。然而,若有將領忘記初心,濫用職權,擾民生禍,咱絕不姑息,必依法處置!咱不愿見功臣成賊,也不愿大明為人輕侮。”
將領們見朱元璋如此堅定,無不心生忌憚。許多人雖心中有所不滿,但面對朱元璋的威嚴,誰也不敢輕易忤逆,紛紛跪地稱臣,表示愿意遵守法紀。
為了使軍中士氣不受打擊,朱元璋同時下令對軍中表現出色、遵守軍紀的將領進行獎勵。他在法典頒布后不久,便公開表彰了一批忠于職守、德才兼備的將領,賜予他們土地和銀兩,以表彰他們對國家的忠誠與付出。
藍玉、湯和等人因其英勇善戰、遵守法紀,均被列入表彰名單中,并獲得了豐厚的賞賜。朱元璋特意在朝堂上稱贊這些將領,向其他官員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大明并非只知懲罰,軍功在法紀之內也能得以肯定。
而那些仗勢驕橫的將領們則被朱元璋一一約談,并警告他們收斂行為。朱元璋在約談中指出:“咱理解爾等的貢獻,然而,大明今日所需乃是律法與道義。若爾等仗著功勞便凌駕于法紀之上,便是動搖國之根本,咱絕不會容忍。”
這些將領聽到朱元璋嚴厲的訓話,心中不敢有任何僥幸。朱元璋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既安撫了有功之人,又敲打了那些心懷不軌者,使得整個軍中氣氛為之一振。
在接下來的數月里,李凡積極輔助朱元璋,在軍中進行全面整頓。他深入各地駐軍,逐一巡查將領的履職情況,并親自與士兵們談話,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李凡對那些仍然驕橫跋扈的將領們進行嚴格的警告,對士兵們的士氣給予鼓舞,甚至親自向朱元璋上奏,請求改善士兵們的生活條件,增加糧餉,以安撫軍心。
一位年輕的士兵在巡查時向李凡說道:“李將軍,自從法典頒布后,許多將領不再隨意刁難我們,軍營內的風氣也逐漸變得好起來了。感謝將軍為我們設法,令我等不再受那些小人的欺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