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就按瑯興說的辦
新能源車事件持續了有小半月了,期間時不時就出個新聞、上個熱搜,熱度雖沒有一開始那么夸張,可也始終不算減弱。畢竟車主是實實在在受了損失的,可卻不是每個人都會通過法律手段維權。
而網絡,就成了媒介和途徑之一。
好在,這幾天戊以傳來了好消息,技術研發有了新突破,關于電池的使用壽命,以及在防水防護和維修手段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方案。
鄭瑯興本不想讓父親出面的,奈何董事會那幫老家伙在此時給他使絆子,董事會開過兩回但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達成一致,有人提出跟戊以解綁,有人甚至提出干脆趁此機會收購戊以。
鄭瑯興在跟戊以合作初期就承諾過,會給戊以充足的時間和條件供他們專心搞技術研發,他不想也不會讓戊以成為正興旗下的一顆棋子,有利潤就留著,風險大就扔掉。這也是廖志新提出的唯一要求。
正興是他父親一手創辦的,最初也只是因為父親想要為母親創立一個珠寶品牌;母親一直全力支持父親創業,兩人白手起家從無到有,正興僅僅用了三十五年便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型集團,涉及產業多而廣,汽車、服裝、珠寶,投資的項目涉及影視、醫療等多個領域,可以說正興這棵大樹茂盛的枝丫已經延伸到了各個角落,它真的可以用枝繁葉茂來形容。
可發展的好不意味著它不會生病,起初跟隨父親一起打拼的老股東們一共有四位,加上后續發展陸續加入的,一共有九位。可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暗地里培養自己的親信勢力自然是不用多說;就連自己的親叔叔鄭遠山,也為爭奪爺爺手里的股份而跟父親撕破臉。
如今老股東里就只有付雅信得過,她跟父親關系好,算是打小看著她長大的姑姑,而張董中立,吳董是鄭遠山的人。后來加入的幾個股東也大多被鄭遠山拉攏,只有程磊算得清醒。
這些鄭瑯興心里都有數,也跟父親聊過,可父親念著舊情誼,一直沒有真的動他們;尤其近兩年他陸續接手正興的事務后,這幫老股東們就徹底坐不住了,這次的事情,是天災意外,也是人為禍端。
他們不服他,所以他提什么方案他們都找借口提出質疑,鄭瑯興生氣卻不能拿他們怎么樣。如今,不想請父親出面都不行了。
“決定好了?”飯桌上,鄭父一邊夾菜一邊問。
“嗯。”鄭瑯興回答的極其認真:“我知道,出了事一味想著做出補償是下下策,可受損失的車主都是普通人,大多數買車都是貸款來的,還有很多是省吃儉用攢了幾年。我們可以說技術攻克難、研發需要時間,可車主當下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一切就都是空談。普通人要的就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對他們來說,補償是最實際、也是最直接能解決他們一部分困難的方法。”
鄭父聽著,吃著,沒有立即回應。
鄭瑯興仍在繼續:“我知道,補償會讓正興有損失,這也是為什么董事會不肯通過的原因。可這三十多年來,正興一步步走到今天,也是每一個普通人的支持,客戶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正興的口碑變差,客戶隨之流失,正興的過去大家不再買賬,未來大家也不再關心,這對正興來說才是致命打擊。”
“況且,戊以那邊已經傳來了正面消息,我們的產品馬上就能迎來更新迭代,臺風雖然給正興帶來了挑戰,可又有誰知道,這不是機會呢?”
鄭母全程沒發表意見,只在適當的時候給鄭父夾菜。鄭父低頭把菜吃了,抬起頭看著鄭瑯興的眼睛。良久,他笑了:“正興是我一手創辦的,我付出了很多,可如今我老了,就想把年輕時錯過的時間彌補一下,跟你媽好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正興既然給你接手,那公司的事,你決定就好,爸爸相信你能處理好。”
“爸……”
“好了好了,先吃飯。”鄭父打斷鄭瑯興的話,示意他吃飯。“記者會決定開就盡快安排,董事會那邊我來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