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剛剛的激戰
不久,應召而來的大批海產商人相繼抵達,這些人不只長安城里聲名赫赫的商賈,更多的是沿海的巨鱷。他們的存在關乎大唐海洋貿易的一半江山。一眼望去,約六十人左右,將整個大廳填得滿滿當當。他們十分自律,僅在杜荷餐臺前半丈距離聚集,無人膽敢更進一步。商家畏權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官家子弟一個不悅,足以覆亡商家多年的經營。
“杜公子,與駙馬爺一向合作的海產行主們都帶來了,其中還有六位想親識駙馬爺及您,希望能給予機會。”先前那位領路人主動開口道。聽聞均是與蘇容卿合作的商家,杜荷頗感驚訝,未曾想久居長安的蘇容卿影響力如此深遠,人脈遍及沿海一帶。
顯而易見,其余六位之前無甚聯系的商賈想必聞風覺察到了致富機遇,才會自動靠攏。只是,杜荷帶來的消息并未提及暴富計劃,而是畫出一幅大好藍圖,意圖引誘他們心甘情愿自掏腰包。
杜荷站起身,理清思緒,回想起蘇容卿所傳授的說服辭藻。“天象閣至此,意味著與駙馬爺建立了很好的伙伴關系。”
“故而,無論駙馬有何大舉,也絕不會忘了諸位。”簡潔而真誠的開場,現場已是不少人面露歡喜。這確是一大機遇!他們只是小地方的商賈,不了解蘇容卿招他們來何事。但能與皇宮的商人搭上關系,即使不辛勤勞作,福澤后代三代也可無憂。
面對一雙雙眼眸期盼,杜荷欣喜異常,續言:“諸位可能尚未知,因圣旨尚未頒下,陛下與駙馬已經決定,在沿海設立海產管理局,統合漁業收攬、運輸與銷售!”
“對出海捕撈者有大額補貼,并定期收購海撈品,價碼大家都了解,從未有過低價。”“召集大家至此,便是為了預購海產管理局的股份一事!”
以現代語境來說,預購股份是每個商人略懂其意的事。但在唐朝時期,這樣的概念頗具超前意識。私下間雖有商人共事,但并無股份設置。如今卻是官府領頭,私人投資的預購行動,更是讓所有人迷惑。
“杜公子,預購股份究竟是何解?”“對啊,咱們要怎樣購......
"這份額究竟有何深意,是用來一同爭奪海洋的珍饈嗎?"杜荷話落,質疑聲宛如潮涌般紛至沓來。眾人對他的話語困惑不已,猶如身處謎團之中。起初,蘇容卿描繪這愿景時,足足耗費半日光景,方才使杜荷徹底洞悉。
公文詔令的提出,并非杜荷虛構臆想。重返長安的時刻,他最為繁忙,奔波家中籌備金錢之余,數度會晤李紳。幸得李承乾誠摯勸導,深入講解海產事務,才打動李父,獲得首肯。
無論李承乾或杜荷的資金,在眼前的需求面前都微不足道,相去甚遠。真正的希冀在于那些富有之地主的助力,只有他們的參與,才有實現目標的可能。這一仗,無疑是對杜荷智識與耐心的雙重挑戰,需要他精心闡述股權認股與未來的盈利分配機制。
唐皇對海域捕撈未來市場的全力以赴,將催生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僅僅是這一點,便已在眾多人心中種下念頭。因此,只需杜荷明晰其中利益得失,失機可轉。
每一位愿意出資的海鮮巨頭,都是思維敏銳之人。他稍加點撥,他們自能透徹理解其中關節。那些略遜一籌的商人,則只能跟風而行,猶豫不定,一時難以決策。
至關重要的是蘇高的威望!長久以來,收購海產品的舉動已充分展現出蘇容卿的實力。不必多說,許多人僅憑與其共事,便欣然接受。更不論這是一個朝廷支持的項目,將來絕無欺詐之舉,更增添幾分可信度。
"諸位是否已理解大局?價格公正透明,對于有意者,此刻可明確表達態度。我沒有過多時間等待,一兩日的猶疑,便視為自動放棄這次機遇。"蘇容卿早已聲明,演講結束后隨即啟動認股,除此之外,皆視為錯失良機。
瞬間,吉爾伽美什如同瞬移般被擊飛出豪宅之外,整棟豪宅也開始崩塌。
塵埃漫天飛揚,遮蔽了林熙軒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