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個師?不,是五百個師!
這是和洲際導彈發射相關的攝動理論,這是用于氣動加熱的Navier-Stokes方程簡化模型,這個有限差分法優化要是用于彈道仿真,能夠節約百分之八十的時間。
問題我當時以為只是簡單的偏微分方程而已。
當調查人員問起,這簡單嗎的時候?林燃作為費馬猜想的證明者,最年輕的菲爾茲獎得主,當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至于如何從4v眾多學生中,精準挑選出會把消息傳回華國大陸的學生,這自然要依賴后世的信息解禁了。
林燃也非常希望能夠在自保的情況下,給予這個時代的華國一點“小小”的幫助。
“能直接威脅阿美莉卡本土的洲際導彈就不錯。
東風1的射程只有區區幾百公里,而等到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東風5研制成功,已經要等到80年代了。
有我的幫助,估計六十年代就能搞出來。
至于被調查,只要充分證明自己的價值,加上和猶太群體強綁定,也問題不大。
甚至還能把猶太群體給拖下水。
要是實在情況不妙,有門在,也不會脫不了身。”
在哥倫比亞大學提供了教授職位加上從周書楷手里拿了1000美元的啟動資金后,林燃在霍克海默家邊上租了個房子搬了進去。
有個屬于自己的落腳地之后,林燃終于有了點安全感,以及對這個時代的歸屬感。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先通過費馬大定理和延伸的朗蘭茲綱領在數學界打響名氣,然后等著今年年底肯尼迪當選,以及明年蘇俄率先實現載人航天后,找機會混進NASA。”林燃心想。
在仔細研究“門”的能力之后,林燃深刻意識到,自己在時間線里跳躍,最大的資本就是技術資料。
一個18克的U盤能夠搬運一百多個GB的技術資料,價值用金錢無法衡量,壓根不是18克黃金所能比擬的。
而他能從1960年帶回2020年,最有價值的也只有技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