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卡車制成
回到地下基地后,王澤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卡車的研發工作當中。
因為之前成功制造過履帶蒸汽耕地機,所以很多零部件和技術都可以直接應用到卡車上。
實際上,廠里的人們想法并沒有錯,在履帶蒸汽機的基礎上去改造卡車確實是可行的方案,但無奈他們缺乏足夠的整合能力。
這也使得他們無法合理地安排車內的布局,結果每次啟動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過對于王澤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畢竟在地下倉庫里,所需的材料應有盡有。
于是,他讓田一叫人把各種材料運送到地下三層的那個大型地下倉庫里去。
幸運的是,這個基地配備了升降梯,要不然光搬運這些材料就能把大家累個半死。
在寬敞無比的地下空間里,王澤猶如一個造物主一般,操控著堅硬的鋼鐵等物質,讓它們按照自己的心意逐漸改變形狀。
沒過多久,一個嶄新的履帶卡車底盤便赫然出現在眾人眼前。
它擁有著三對堅固的負重輪,可以承受住巨大的重量。
車頭擺放著一臺經過精心改良后的蒸汽機,它的布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原本高聳的水箱和其他相關設備現在被降低了高度,這一改進充分考慮到其實際用途運輸工具。
王澤借鑒了半履帶卡車的設計理念,因為這種車輛具有強大的越野能力,特別適合即將爆發的朝鮮戰爭中的前線運輸需求。
盡管半履帶車存在承載能力較弱的缺陷,但對于這輛車而言并無大礙,因為它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少量貨物的短途運輸,或是滿足軍隊對彈藥的輸送要求。
如果有重物需要運送,那還有飛艇可以承擔重任呢!
然而,出于前線作戰的考量,還需另行研發一款配備柴油發動機的版本才行。
否則,如果繼續沿用傳統蒸汽機,那么只要車子在地面行駛,敵人遠遠地就能從空中發現冒出的滾滾蒸汽。
關于發動機問題,王澤倒覺得不難解決,他腦海中熟記著許多外國柴油機的構造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