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寄人籬下
李婧文現在也算是家大業大,有機會的話肯定還會買下人的,至于誰留在這里,誰去青牛鎮開店,那就要看他們的特長了。
吃過飯,在院子里散了會步后,一家幾口就坐在堂屋里做事:李家華坐在躺椅上認字,三寶在寫字,劉氏、李婧文母女在做針線,李思文在陪六寶翻花繩,溫馨而又和諧。
“老爺,太太,外面有個男人求見,說是老爺的三弟。”這時,大壯走了進來。
“讓他進來。”李家華點點頭。
“無事不登三寶殿,老宅不知又起什么夭蛾子了。”劉氏嘀咕說。
“肯定是想要我們去幫忙割稻子。”李婧文撇了撇嘴說,現在老宅沒有什么勞動力,肯定會來抓他們的,“爹,你可不能答應他們。”
“我們自己的事都做不贏,哪有時間幫他們。”李家華點點頭。
不一會,大壯帶著李家富進來了。
“二哥,你們的生活不錯,不僅住上了大房子,還有下人服侍。”李家富坐到椅子上大大咧咧的說。
“再好也是寄人籬下,要不是婧文他師父收留我們,我們只能睡大街了。”李家華淡淡的說,“三弟可是稀客,不知今天上門有什么事?”
“三叔。”幾個孩子雖然不喜歡李家富,但也一一跟他打招呼,李婧文還給他倒來了水。
“你們幾個也是有福氣的,住上了這么好的屋子。”李家富朝他們點點頭。
“二哥,是這么回事,今年你們和四弟都分家了,家里的勞動力少了,明天要割禾了,所以爹想請二嫂、婧丫頭和三寶回去幫忙,讓思丫頭在家里給你端茶倒水。”李家富也直言說出了老宅的要求。
“我們家明天要也割禾,沒有時間去幫你們。”李家華也沒有猶豫就拒絕了。
“你們家里沒有田土,哪里來的禾割?”李家富不高興了,他認為,老爺子都開口了,他們應該老老實實的回去割禾。
“我們住在這里,婧文的師父就把家里的產業交給我們打理了,那邊二十畝田就是他老人家的,所以我們有的是事做。”李家華淡淡的說。
“不行,就是要幫忙,也要先幫家里把稻谷收回來,不然,爹娘不會放過你們的。”李家富站起來說。
“不放過我們?怎么不放過我們法?難道再跟我們要一兩銀子一月的孝敬或者房租?”李家華冷笑著問。
“怎么可能?”李家富反問道。
“怎么不可能?先前不是提出來每月要一兩銀子的孝敬?后來又要一兩銀子的房租,不然,我的腿都沒有好,怎么可能搬家,還不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
“應該是爹娘看到你們賺錢了吧?既然有錢了,拿點孝敬爹娘有什么要緊?”李家富默默的想,二房賺了多少錢,他的爹娘才會提出這么不靠譜的要求。
“嗤,你不覺得你的話好笑嗎?我們賺了錢,就要每月給她一兩銀子?你知道我們的錢是怎么來的嗎?是婧文冒著生命危險從山里采蘑菇得來的,是我一針一線做針線得來的,是我們的血汗錢,她張張嘴就想要去,她也不怕天打雷劈。”
“憑什么我的兒子就不能讀書?我的兒子沒花她的一分一毫,他們想讀就讀,不僅是三寶,還有六寶也是這樣,他們不是說送三寶讀書就是往水里扔錢嗎?我就要扔,我們自己的錢,想扔就扔,想扔多少就扔多少,還到處說我們三寶和六寶是長工命,我倒要看看,到底誰是長工命。”劉氏看到他那個他們賺了錢就應該拿給兩老花的樣就氣。
“真是個好奶奶,這樣咒自己的孫子,三寶,六寶,好好記住奶奶的話,千萬不要讓她失望。”李婧文冷冷地說。
“口口聲聲說李家華的腿廢了,沒有必要往肚子里灌藥,我們就要治好他的腿,不管花多少錢都愿意,到時候,我要讓他們看看,李家華是怎么站起來的。”
“家產沒有我們的份,狠心到連一粒米都不分給我們,做事又想起我們了,你回去告訴他們,就是在家里玩,我們也不會去幫忙,何況還有事做。”劉氏激動的說,
“給婧文她師父打理產業,有四成的報酬,給你們割禾,你們能給我們什么?到了這個時候還想要我們過去做白工,想都不要想。”劉氏得意的說,她把五成的報酬說成四成,是怕他們嫉妒,不然,她還真想氣氣他們。
“三叔,我們真沒有時間,老宅的人并不少,要是全體出動,并不需要請人割禾。”李婧文提醒說。
“對,你們自己家的人都不干活,我們又不該你們的,為什么要去幫忙?”
“誰不干活了?你們沒有看見我都特意請假回來了嗎?”李家富看著劉氏說,他以為劉氏是說他,往年他是不回來割禾的,今年沒有辦法才請幾天假回來秋收。
“既然都回來干活了,干嘛還要我們去?我給你們數數家里有多少人,大房從大伯哥到李梅,有五個人,你們家兩個,還有爹娘和李麗,十來個人,還有李蘭、李竹和四寶可以撿稻穗,二十畝田,平均一個人兩畝田,最多三天就可以收完,還用得著找幫手?”劉氏嘲笑著說。
“還可以這么算?”李家貴驚訝了,他娘很久沒下過地了,他大哥一家子和李麗,除了張氏嫁進來那幾年下過地,其他人從來沒有下過地,他潛意識里這些人是不用下地的,可是她們也是這個家的人,也吃著這個家里的飯,為什么這些人就不要下地呢?
“不這么算怎么算?難道一家人還有高低貴賤之分?”李婧文淡淡的說,“反正我們家的人除我爹和六寶,都是要下地的,三寶也不例外。”
看到他們的態度,李家富知道他只能無功而返,坐了會就回去了,他還要去找李家貴,希望他們兩口子能回家幫忙。
第二天,按照著計劃,大家先去割稻子,李婧文本來要劉氏留在家里的,但她一定要去,李婧文也只能由著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