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來意
“老二,你能干活了?”李連仲帶著長子長媳走進院子,看到李家華在做事,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受傷的時候,怕他殘疾了拖累家里,他二話不說就把他們掃地出門了,現在,他不僅能站起來,還能做事了,說心里不后悔是假的。
只是想到劉氏母女為了治好他的腿花了大筆的銀子,心里又好受點: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負擔不起,不得不把他們分出來,給他們一個機會。
所以說老二的腿好了,應該感謝他和他娘,不然,家里的兄弟不拿錢給他治腿,這輩子他就只能靠著雙拐過日子了。
“爹,大哥,大嫂,你們來了。”李家華點點頭。
“爹,大哥,大嫂,你們坐。”劉氏指了點指旁邊的凳子,同時吩咐大力去倒茶,她自己則沒有停下手中的活。
“你們買這么多紅薯真的只是為了喂豬?”李連仲看著他們把紅薯切成片,然后讓人提走了。
“嗯。”李家華點點頭。
“老二,你的腿完全好了?”李連仲對他的回答不置可否,他不相信他們會為了喂幾頭豬花這么大的本錢,只不過這個兒子已經跟自己離了心,再問也問不出個名堂。
“還沒有,只是能走路了,還干不了重活,以后也許就這樣了。”李家華面上還是淡淡的,“總歸能自理了,以后也不會拖累堂客崽女,我心里已經很滿意了。”
“二弟,你治腿花了不少錢吧?你們是從哪里找的大夫?能不能介紹給哥哥?”李家榮摸了摸光禿禿的頭,這秋天能戴帽子還好,到了夏天,光著頭還不讓人笑死?
“是花了不少錢,大夫是婧文她師父介紹的,我也不認識。”李家華搖搖頭。
“婧丫頭去哪里了?能不能讓她幫忙引見一下?”李家榮在院子里四處打量,他們進門這么久了,家里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出來跟他們打招呼,實在是不孝。
“孩子們都不在家,婧文跟著她師叔出遠門了,不知什么時候回來。”李家華心想大女兒出去好幾天了,應該快回來了,也不知種牛買到了沒有?
那邊,張氏也跟劉氏聊上了:“二弟妹,婧文十二歲了吧?”
“嗯。”劉氏點點頭。
“十二歲了,可以相看了,二弟妹,你有沒有想過把婧文嫁到城里去?”
“她才十二歲,離相看還早的很,嫁到哪里,是以后的事。”劉氏抬頭看了看她說。
張氏的態度令她很不解,不知道是因為他們家的條件變了,還是因為她有別的目的,不然,以前看都不屑看他們一眼的張氏不可能一口一個二弟妹,一口一個婧文。
“不早了,城里人十來歲就開始相看了,不然,好男兒都被別人選走了,輪到自家就只能將就了。”張氏搖著頭說。
“婧文跟著我們吃了太多的苦,現在條件慢慢的好起來了,我和她爹想多留兩年,在家里享兩年福,等家里的條件再好些,也可以多給她辦點嫁妝,那樣就是到了婆家也能挺直腰桿。”劉氏心想城里人十來歲就開始相看了,你們家李梅快十五歲了怎么還沒有相看?
上次說要相看,但一直沒有消息,說明根本沒有這回事,只不過是為了回縣城找借口而已。
“二弟妹,實話跟你說,縣城于家想跟我們家結親,我們考慮家里的孩子婧文長得最漂亮,也最能干,她嫁過去最好。”張氏無奈的說。
“謝謝你們的好意,你們家的李梅、李蘭,小姑子李麗都是好孩子,她們都比婧文大,有好的親事還是先緊著她們吧,我們家婧文還小,不想這么早就定親。”劉氏心里冷笑一聲。
真正好的親事還輪得到婧文?李麗都沒有機會,也不知道他們想拿她的婧文換取什么?
“李梅和李麗都不合適,我們偷偷的合了一下八字,李蘭又太小,我們家里的女孩子只有婧文合適,婧文的屬相跟男孩子很合適,不然,婆婆肯定不愿意把這么好的親事給婧文。”張氏小聲的說。
“大嫂,我們婧文泥腿子出身,高門大戶我們不敢肖想,你們還是找別人吧。”劉氏堅定的搖搖頭。
“二弟妹,你怎么就這么不開竅呢?婧文嫁得好,也能拉巴三寶他們,于家多的是銀子,婧文嫁進去站穩了腳跟,三寶考功名的費用你們就不用著急了。”張氏心想他們家既然咬著牙都要送三寶進學,肯定希望他功成名就,改換門庭,這就是個突破口,女兒再看重也沒有兒子重要。
“三寶能不能功成名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我絕不允許他吸兄弟姐妹的血。”劉氏咬牙切齒的說,他們自己被家里的讀書人吸了二十幾年的血,她決不讓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吸血鬼,哪怕讓他當個農民。
“二弟妹······”張氏不好再說什么,這么些年來,他們大房確實是家里這些兄弟養著的,但是這是命,怪不得他們。
而那邊,李家榮也提到了這碼子事,說什么他們已經給李婧文相好了一門親事,是南星縣首富于家的公子。
“我們家小門小戶,而且都是泥腿子,夠不上那么高的門檻,你們就別費心了。”李家華堅決拒絕,
以他大哥自私薄涼的本性,怎么可能給分家了二房謀樁好婚事?這事說出去不僅他不信,就是在院子里外面吃草的那頭牛都不信。
“老二,你們凈身出戶,你大哥覺得對不起你們,想要彌補,但是事以成定局,所以他想給自家的侄女謀個好的相公,以后不用為三餐發愁,也算是彌補了婧丫頭這些年在家里所吃的苦,也是對你們為家里所做貢獻的一種肯定。”李連仲也勸說道。
他的大兒子昨夜已經跟他透了實底,他自己的年齡大了,再考也沒有太大的前途,與其把錢財花在自己身上,還不如專心培養大寶和二寶,所以不準備繼續考科舉了。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他想去于家謀個帳房的差事,這差事不僅月錢多,油水也豐厚,相應的竟爭也激烈,他沒有特別的優勢,只能把李婧文送進于家,只要于老爺看中了她,這差事就能穩穩的落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