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離譜的要求
“爹(爺爺)、娘(奶奶)、小姑子(小姑)你們在家呢。”劉氏母女跟他們一一打招呼。
“你們來了。”李連仲抬起頭看了他們一眼,語氣卻冷得不能再冷了,吳氏和李麗則連眼皮都沒有抬一下。
“爺爺奶奶,我去京都打了個轉,給兩老帶了點東西回來,趁著今天有空給你們送過來。”李婧文把藍子放到他們面前。
“你什么時候去京都了?”李麗尖叫道。
“過完年就去了,怎么了?”李婧文沒想到自己去趟京都李麗的反應會這么大。
“你去京都做什么?”
“當然是有事了。”劉氏淡淡的說,“爹,娘,東西放在這兒了,家里還有事,我們先回去了。”
“先別忙著走,我還有事問你們。”李麗喊住她們,同時站起來去翻藍子里的東西。
“什么事?”
“李婧文,以后還去京都嗎?”
“不知道,有事就去,沒事就不去。”
“下次去京都的時候帶上我,我還沒有去過京都呢?”李麗命令一般的說。
“你想去京都就自己去,我沒有能力帶你。”李婧文想沒想到她的臉皮這么厚,竟然想要自己帶她去京都。
“怎么只有兩身衣料?你去京都連衣料都不給我帶一身,首飾也沒有,你膽子肥了吧?”李麗看到藍子里的四塊衣料都是深顏色的,很明顯沒有她的份,她狠狠的把布料砸在藍子里。
“從來都只說聽孝順爹娘和爺爺奶奶,沒有聽說要孝順小姑的,你想要衣料首飾,自己有本事賺錢自己買,或者讓你爹娘給你買,我們家婧文沒有孝順你的道理。”劉氏冷笑著說。
這次李婧文帶了些銀首飾回來,楚家送的年禮里面也有不少小姑娘戴的珠花和布料,如果她對自家好,他們肯定不會吝嗇那一套兩套布料和幾朵珠花或者幾件銀飾。
但是她對自己從來沒有好臉色,對自己的孩子更是心懷惡意,動輒打罵,李思文的耳朵還差點被她扯掉致殘,她就是拿東西丟進河里也不會給這只白眼狼。
“喪了良心的白眼狼,拿這么點東西打發叫化子呢?家里就一個妹妹沒有成家了,連一套布料都舍不得給她,你們就是這么為人兄嫂的?”吳氏看了一眼藍子里的東西,指著劉氏和李婧文就罵。
“爹娘真是白養你們了,只顧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也不給娘送點來,李婧文更不是個東西,自己去京都游玩,就沒想著要帶著長輩們出門走走,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李麗越說越覺得自己有理。
“識象點的快點安排,派人派車帶我們去京都玩一圈,你們也不用準備太多的銀子,住店吃喝加上買衣服首飾,千八百兩銀子就夠了。”
“麗兒說得對,李婧文可以去京都玩,我們也可以去,劉氏,你回去后讓老二做好準備,盡早帶我們去京都看看,我們年紀大了,去一次算一次,你們也別小氣,多準備點銀子,聽說越是大城市物價越高,吃住都要銀子,別到時候銀子不湊手出了你們家的丑。”聽了李麗的話,吳氏眼前一亮。
她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最遠的也就是到過縣城,而且還是幾十年前她家老頭子在縣城給人家跑腿的時候去過,后來孩子多了,她最多去青牛鎮轉轉,如果能去京都看看,買些時新的衣服首飾回來,不說村里的老太太會羨慕她,就是去了青牛鎮,別人也要高看她一眼。
“這些東西爺爺奶奶看不上就算了,正好可以給我爹娘做套衣服,我們家沒有什么家底,這些東西入不了你們的眼,但是我們卻很喜歡。”
“至于你們想去京都,是你們的事,我們家沒有那個義務也沒有那個能力。”李婧文冷笑著把藍子提了過來,然后拉著劉氏的手揚長而去,哼,要他們準備千八百兩銀子帶他們去京都游玩,他們怎么不去搶?
“你看看,這就是你的媳婦和孫女,我就說了一句話,她們竟然把東西都拿走了。”吳氏氣得手指發抖:幾塊布料是上好的細棉布,里面的干果也是上好的荔枝和桂園,還有里面的糕點,雖然用油紙包著,但是看上面那精美的包裝,價格就不會太低。
她長到這么大還沒有吃過荔枝和桂園,心想這下可以嘗嘗鮮了,沒想到罵了一句,他們就把東西拿走了。
“人家給你送東西來,你罵人家干什么?還有,你們的想法也太離譜了。”李連仲雖然恨劉氏和李婧文母女對他們沒有半點尊重,但也恨吳氏看不清形勢。
二房早就不是他們可以拿捏的了,他們為什么就不能改變對劉氏母女的態度?既然想要人家的東西,態度為什么就不能好點?好聲好氣的說幾句,慢慢的處好關系,還怕他們得不到好處?
他饞荔枝和桂園很久了,曾經不止一次暗示李秀送他們一點,但是李秀說這個價格貴,上貨也不容易,不是他們這些些平民百姓吃得起的,現在別人送上門了,因為她們的愚蠢,到手的東西又飛走了,實在是可惱。
而且讓李家華準備千八百銀子帶他們去京都玩,這怎么可能?她們母女倆個的腦子被驢踢了才提出這么離譜的要求。
“我還不是想讓他們下次多送點東西,他們連麗兒都不管,去了京都那么大的地方,一點東西也不給家里的姑姑帶,象話嗎?還有她李婧文去京都玩,帶上我們她會死呵。”吳氏委屈的說。
“人家說了,他們只孝敬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會孝順小姑子或者姑姑,還有,人家去京都做事,帶上你們干什么?他們家又不是有花不完的銀子,你們以后消停點。”李連仲心想二房就是銀子花不完也不會跟他們多有牽扯,再鬧下去二房就會跟他們斷親了。
“都是些白眼狼,李梅得了那么東西,一丁點都不漏出來,這些年那些銀錢、大米都喂狗了。”吳氏想起李梅訂婚后的形景,二房他們得罪慘了,大房又靠不住,她委屈得哭了。
她原來還想她的長孫女找了個好人家,男方不僅是個少年秀才,家底也豐厚,他們總得沾點光,沒候到她訂婚了,大房卻連一文銅錢都沒有漏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