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嫁妝
“你說的也是,如果以前爹娘對他們稍微好一點,我們家早就搭上他們的順風車了。”何大海想到李家貴他們家的富貴,深深覺得當初他們家投資時搞錯了方向。
當初因為李家榮是個秀才,他爹娘就巴著捧著他們,想著他以后當官了能拉巴他們,借著他的東風往上走,為此,還把李家華往死里踩,讓他翻不了身,只能老老實實在家里種田,為李家榮做貢獻。
“當初他們家那么窩囊,誰知道他們也會有今天?”于珊恨恨的說,一個在她面前連頭都不敢抬的村姑,就因為種出了玉米和土豆,一下子就成了高高在上的郡主,連帶她的爹娘兄弟姐妹都變得高不可攀了。
“所以說人還是要心存善念,也許只要稍微發點善心,就能獲得一世榮寵。”何大河感嘆的說,“爹娘當初要是能拉他們一把,我們家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主要還是外祖母可太惡,大舅他們太貪,不然,也不會連累到我們。”何大海想著他爹娘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討好李家榮和張氏,心里就堵得慌。
“不說這些了,我們還是腳踏實地,靠自己吧。”何大河搖搖頭說,他們家之所以抱不上李家二房的大腿,歸根到底是他們的爹娘心里沒有善意,反而心里存了惡意,得罪了曾經弱小的二房。
李婧文不知道何大河他們有這么多的感嘆,她和三寶看完六寶默寫出來的試卷之后,都欣慰的點點頭。
“做得不錯,我們的六寶很棒,只要一如既往的努力,一定能跟哥哥一起成為家里的頂梁柱。”李婧文笑著揉了揉他的頭發。
“嗯,我一定會好好努力,跟哥哥一起把這個家撐起來,大姐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六寶想到大姐姐因為在撐起這個家,每年都要去京都為皇上做大半年的事,在家里也忙個不停,不象別人家的姐姐,只要在家里做做針線就行了。
“作業寫完了嗎?寫完了就去玩。”李婧文笑著點了點頭。
“大哥哥,大姐姐,我去養羊場玩了。”六寶把書本和作業本收好后就帶著他的書童去了養羊場。
第二天,三寶和六寶去了學堂,李婧文就找上了李家華和劉氏,把楚家九月初八來提親的事說了。
“皇上都賜婚了,我以為這些流程都省了呢。”劉氏驚訝的說。
“可省可不省,楚家為了表示對我們家的尊重,決定把流程都走一遍。”李婧文淡淡的說。
“你放心,我們會做好準備的。”劉氏知道這是楚家看重他們家的女兒,心里就更高興了。
“也不用做什么特別的準備,把屋子收拾一下,到了那一天,把里正、族長和大爺爺、大奶奶請來做陪客就是。”李婧文交待說。
“好,婧文,婚事定下了,我們也該準備嫁妝了,我跟你爹商量了一下,除了你自己的東西,京郊那個莊子和京都的兩個鋪子給你做陪嫁,家里還有五萬兩銀了,你拿去打家具,剩下的你買田莊也好、買鋪子也好,壓箱底也好,隨你自己安排。”劉氏為難的說,她的女兒是嫁進郡王府,這點東西實在是不夠看,但是他們卻拿不出更多了。
“爹,娘,這些都是家里的東西,我是不會要的,嫁妝我自己已經準備好了,現在我想跟你們說說青牛鎮的這些產業。”李婧文不可能讓他們把家底掏空了給她做陪嫁,不說她手里多的是銀子,她就是個普通的女子,也不可能把娘家都空了帶去婆家。
“這些東西不都是你師父的嗎?我們已經借著你師父家的這只雞生了蛋,不能再占他們的便宜了。”李家華連忙說。
如果沒有他老人家幫忙,他們家現在還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所以,他們絕對不能貪沒了人家的東西。
“爹,娘,我師父他們去了海外,很可能不會回來了,再說了,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他們給我準備的嫁妝,這幾年雖然錢生錢,擴大了不少,但是他們也不收回去的。”李婧文搖搖頭說。
“所以,我的親事已經定了,為了以后明析產權,我想把這些東西分成兩部分,我師父給我買的王家的那個宅子、那片沙地、旁邊的荒地、二十畝水田和河彎村的那個莊子,是我師父對我的一片心意,我想歸入我的嫁妝里,其他東西都分別過戶到爹和娘名下,以后我就不管了。”
“這怎么行?如果你師父不要,后面的山地、蘑菇房、粉條作坊、快餐店和醬板鴨的方子都是應該歸入你的嫁妝中,我們拿那五成的利潤已經夠了。”李家華反對說。
“爹,我之所以把那些東西給家里,是因為這東西管起來太過瑣碎,而給你們正好可以用來打發時間,給家賺點零花錢,而且我自己的嫁妝也足夠了,不僅有皇上賞下的千畝良田,還用作坊的分紅在京郊買了兩個小莊子和幾個鋪子。”
“打家俱的木料也買好了,放在郡主府里晾著,等干透了就開始打家具,至于壓箱底的銀子,今年作坊還有分紅,不管能拿到多少,我全都用來壓箱,有了這些,我的嫁妝不會比那些世家貴女少。”李婧文解釋說。
“婧文,爹娘實在是對不起你,連嫁妝都要你自己準備。”李家華內疚的看著自己的女兒。
“你們生了我,養了我,就是對我最大的恩惠。”李婧文搖搖頭說。
“家里的負擔比較重,三寶和六寶都是讀書的好苗子,但是讀書卻是燒錢的事,還有他們要娶老婆,思文要出嫁,都是不小的開支。”
“可是這個家里的銀錢大都是你賺回來的,而你出嫁的時候卻什么都不要,我們心里怎么過意得去?”說著,劉氏的眼圈就紅了。
“爹,娘,你們別這樣想,相對村里別的女孩子,我幸福多了。”李婧文走去摟著她的肩說。
“那也是你自己有本事,當初,如果不是你撐起了這個家,我們還不知道在哪里打流呢。”劉氏試去眼角的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