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陸續崩逝
姜珩在前朝忙的腳不沾地的時候,后宮卻傳來噩耗,皇后病重。朝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趕往椒房殿,看著蘇云昭臉色蒼白,身形消瘦,自己連年征戰。有多久沒好好與她說說話了“云昭”姜珩坐在一旁“怎么突然生病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蘇云昭輕嘆,目光溫柔卻帶著一絲無奈“只是這病來如山倒,讓人措手不及。皇上,國事為重,不必過于掛懷。”
“太醫”太醫跪地稟報“皇后娘娘積勞成疾,脈象虛弱,恐時日不久,但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為娘娘調理。”姜珩緊握蘇云昭的手,時日不久那就是要不行了,自己日日在前朝,后宮的事全部交給她打理,各種宴會,內政瑣事,為了太子坐穩皇位也耗費了太多心力“會好的,云昭,朕會給你找最好的太醫”
蘇云昭輕撫姜珩的手,眼角泛起淚光“皇上心意,臣妾心領。只愿您以天下為念,莫因臣妾分心。”聲音雖弱,卻透著堅定與不舍。“朕知道,你不要想這么多,你要一直陪著朕”蘇云昭點點頭,日日昏睡著,偶爾清醒能跟姜珩說說話,姜珩干脆把政務搬到了椒房殿,也拒絕了后妃侍疾,太子都沒見幾面。
姜珩日夜守候,眼見蘇云昭氣息漸弱,心中痛楚難言。殿內燭光搖曳,姜珩更是絕望,為什么,她如此賢德,卻要離我而去?天意何其不公,蘇云昭已經感受到自己大限將至,讓姜珩扶著自己坐起來,外面的嬪妃和皇子皆跪著,唯有姜煒踏了進去,眼中含淚,跪倒在蘇云昭床前,聲音哽咽“母后”看兩人有話要說,姜珩走了出去,長呼一口氣,他聽說太子妃也快不行了加上長子的逝世,煒兒能撐住這些打擊嗎
姜煒握住蘇云昭的手,淚如雨下“母后,您一定要撐住。”蘇云昭微笑著撫摸他的臉頰,輕聲道“煒兒,母后不能陪你了,你要堅強,輔佐你父皇,守護好這江山。”姜煒強忍悲痛,點頭應允“去叫你父皇”姜珩和姜煒錯身而過,姜煒也跪在了椒房殿外。
姜珩快步走進殿內,扶她靠在自己的肩上“云昭”“皇上,臣妾知道你與煒兒心中已有隔閡,朝政大事臣妾也不插手,只求皇上到時候留煒兒一條命”
姜珩神色一滯,隨后點點頭“好,朕答應你”蘇云昭笑了笑“臣妾走后,皇上不必大辦葬禮,簡樸即可,勿擾民生”姜珩輕輕點頭,蘇云昭緩緩的閉上眼,氣息漸弱,姜珩緊緊擁住她,淚滴落在她臉上,心中劇痛難忍。殿內一片寂靜,唯有燭火微弱閃爍,映照出這場生離死別的無盡哀愁。
姜珩強忍悲痛,輕聲喚道“云昭,云昭!”然而,蘇云昭再無回應,手漸漸冰冷“皇后娘娘薨了”此話一出,椒房殿內外頓時哭聲一片,姜珩心如刀絞,卻仍強撐著站起,目光掃過眾人“傳旨,追封皇后為溫敏皇后,讓溫敏皇后的靈柩停放于太極宮,百官哀悼三日,皇子公主皆為嫡母服喪。”姜煒緊握母親的遺物,心中悲痛難以言表,他再也沒有母后了,別人都有就他沒有了。
腳步踉蹌,強打著精神處理母后的身后事,姜珩也沒心思看折子,在百官哀悼期間,姜珩默默站在太極宮外,望著蘇云昭的靈柩,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和悔恨,他時常自責,若能早些察覺她的病情,,或許一切都會不同。如今,他唯有以最隆重的禮儀,來告慰她的在天之靈。
拿起筆慢慢勾勒出溫敏皇后的儀容,每一筆都凝聚著姜珩的深情與哀思“吾妻云昭”顫抖著手把這幅畫放進靈柩中的蘇云昭身旁,這幅畫將伴她安息于永恒。
喪儀結束不過三月,朝中便有立繼后的聲音,姜煒死死的盯著那些進言的大臣,他怎么能允許別的女人坐上他母親的位置,但如果父皇同意的話,他又能怎么辦呢“朕要修運河,收復大月氏,這立后的銀子是你們出嗎”姜珩冷聲質問,態度強硬“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們在想什么,朕不會立后的,想辦法給朕修運河,別盯著朕的后宮”姜珩的決定讓朝堂暫時恢復了平靜,但姜煒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時常給那些人使絆子,姜珩看在眼里沒說什么,讓他發泄發泄也挺好。
盡管姜珩理解姜煒的心情,他還是希望兒子能學會控制情緒“煒兒,你是太子,傷心也得有個度”父皇,孩兒明白,只是母后在孩兒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夠取代。”姜煒聲音沙啞,眼中閃爍著復雜的情緒。姜珩輕拍他的肩膀“朕知道,朕不會立后的”姜煒略微松了口氣“朕聽說太子妃身體自生了以安,身體便一直不太好”
姜煒心情更差了,他與太子妃也已相攜十年多,感情深厚“帶著院首回去看看吧,大孟不能再失去一位未來的國母”“謝父皇”姜煒快步走出皇宮,疾馳往太子府。院首跟隨在后,得到姜珩的允許也常駐于青玄宮,時刻盯著太子妃。
皇后去世,太子妃身體又很差,近幾月來,皇上和太子心情都不太好,皇宮和青玄宮都彌漫著悲傷的氣息,朝臣也不敢亂說話,兢兢業業的干活,一點怨言都不敢有。
“宣旨,封貴妃為皇貴妃,攝六宮事,淑妃封貴妃輔佐皇貴妃,麗貴嬪封麗妃”皇后去世后,姜珩只能提拔一人管理后宮,淑妃他不放心,貴妃心思細膩,由她執掌后宮事務最為妥當。姜燁和姜煊大了,母親的位分是該提拔了,姜珩有些頭疼,云昭在的話,他哪用想這么多,皇貴妃剛接手宮務,很多事情都不熟悉,他還得把握著一半宮務,保證后宮的正常運行,這段時間他是愈發感到疲倦。
喝了藥之后又開始處理運河一事,昏黃的燈光下,姜珩細細審閱著堆積如山的奏折。運河的修繕工程浩大而繁復,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考慮,大量的財力和人力砸了進去,民間雖有些人不太愿意,姜珩只好給他們減免賦稅,增加補貼,確保工程順利進行。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百姓理解,朝廷是真心為民,而非單純的征用民力。
盡管這樣,還是有史官在史書上記載,對姜珩的決定提出了質疑,姜珩沒辦法,是功是過,留給后世人評判,運河整整修了近八年,水路終于連通,姜珩終于松了口氣,這些年修運河花費了不少人力財力,導致大月氏一直未收復,他深感遺憾。
但他知道如今不是開戰的時候,經濟還沒穩定,重開戰事必定引起眾人不滿,隨著皇子的長成,斗爭的更加厲害,姜煒只有更優秀才能壓得住這些弟弟,為了鞏固太子地位,姜珩把姜煒的次子立為了皇太孫,這一舉措無疑加強了姜煒在朝中的地位,并陸續提拔了青玄宮中的親信,分了太尉一半的權力給姜煒,以便為他日后繼位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