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華國科學家們智慧的閃光(求月票!
第117章華國科學家們智慧的閃光(求月票!)
因為這相當于告訴她,她帶領同事們做的計算機毫無意義。
不過大家很快都意識到了不對勁。
因為這玩意壓根就不是當下華國能造出來的。
他們都是華國半導體和計算機的一線專家,華國不可能能繞開他們造出這玩意。
至于蘇俄或者其他國家進口,也不太可能。
因為去年林燃的緣故,此時華國還能和外界的學術期刊接觸,甚至比之前還要更放開了一些。
前幾年完全依賴蘇俄的期刊,相當于蘇俄把西方學術期刊咀嚼一遍之后,然后再分享給華國。
這件事最經典的案例應該要屬李森科。
因為李森科的存在,當時蘇俄的學術期刊壓根不會刊登孟德爾遺傳學和現代生物學研究內容,反對李森科的論文幾乎無法發表。
像《蘇俄植物學雜志》和《農業科學進展》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幾乎只刊登支持李森科理論的文章。
伊薩克·阿加波夫試圖在《遺傳學雜志》上發表反駁李森科的文章,但被編輯部拒絕。
這同樣影響到了華國,一直要到60年之后,華國的《遺傳學報》(1978年創刊,但其前身研究在60年代已恢復)等刊物才開始刊登基于基因理論的論文。
過去兩年,雖然毛子不提供學術期刊了,但大家能接觸到來自歐洲和阿美莉卡的一線學術期刊。
盡管可能比出版時間晚那么四五個月甚至半年時間拿到手。
但他們也沒和國際一線的研究結果脫軌。
實在很難想象,有什么計算機有如此威力。
甚至它的體積只有一張卡片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