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亨茨維爾隆中對
媒體只會落井下石,進一步加深尼克松失敗者形象的塑造。
林燃聽尼克松介紹完自己的情況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起了故事:
“這讓我想到華國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
古代一位將軍,打仗總是輸。他在給皇上的報告中用了屢戰屢敗來形容自己的失敗。軍師勸他改成屢敗屢戰,因為如果說屢戰屢敗皇上會責怪他。他將改好的戰表報告呈上去,居然得到了皇上的嘉獎。
尼克松先生,你覺得這是因為什么?”
多說兩句,這則典故有人說是曾國藩在鄱陽湖口戰役損失慘重后的奏折。
實際上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這個典故和曾國藩有關系。
鄱陽湖口戰役后,寫給咸豐的《謝寬免處分折》中,他寫道:“治軍年余,當聲威稍振之后,忽有此挫,上廑宵旰之憂勞,調度乖方,罪無可逭。”
通篇未見“屢戰屢敗”或“屢敗屢戰”的字眼,只用了“臣師屢挫”。
后世無論是劉江華在《左宗棠傳信錄》中還是楊樹達在《漢文文言修辭學》中,關于此事均未找到實際證據。
尼克松聽完后若有所思,“失敗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要讓選民透過失敗看到我的斗志?”
林燃點頭:“沒錯,失敗是客觀事實,沒有人能夠改變客觀事實。
但你的斗志,你不放棄的精神,這是可以塑造的。
你需要給選民傳遞積極因素,把失敗這樣消極的客觀事實,轉變為你永不放棄這樣的積極主觀感受。”
林燃的話給了尼克松一個全新的視野。
他心想,和昨天見面的基辛格比起來,倫道夫才是真正的大師。
林燃接著說:“前面你也說了你和媒體關系不好,他們不可能會幫你完成這樣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