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劉協(xié)小迷弟:這是雙向奔赴的愛...君臣之誼!
劉協(xié),是劉宏第二子,現(xiàn)在十歲,放在民間不過是一個總角小兒。
自從去年被董卓推出來做了新皇帝,他從沒有掌過權(quán),身邊無一兵一卒可用,也不知何人可以做心腹。
恰逢董卓禮遇蔡邕,后者勸說前者應該對天子寬厚,借此讓朝廷肅靜,減少天下文人名流口誅筆伐。
董卓聽到諫言后,不管是裝樣子還是真器重蔡邕,又或者單純只是想省心一段時間,便采納了部分,讓劉協(xié)在生活待遇上完全恢復到了天子水準,好吃好喝全都不缺,美女侍妾婢女也都按照數(shù)量給,可惜小皇帝還不行。
至于禍亂宮闈之事,董卓已經(jīng)聽從蔡邕諫言不搞了,他只是把其中看的上眼者帶回了自己堡壘中,這一點是真·我輩楷模!
除此之外,蔡邕在董卓要求下成為劉協(xié)帝師,教授音樂和書法。
此舉一石三鳥。
張幕分析過,覺得董卓那腦子做不出這事,應當是李儒建議。
一鳥:讓蔡邕作劉協(xié)老師,可以顯現(xiàn)出他董卓尊重天子,讓天下不明真相的百姓覺得董太師還是好人,為將來出兵諸侯做鋪墊。
只可惜董卓已經(jīng)沒有雄心壯志,而西涼軍隊上行下效,嗜殺成性,搶奪成癮,凡是被禍害過的百姓都深惡痛絕,再加上各地有諸侯控制言論,抹黑...是揭露真正董卓,李儒這個算計直接破產(chǎn)。
二鳥:襯托出董卓尊重蔡邕,一邊“重用”蔡邕,還“器重”蔡邕,將之完全變成“自己人”,算是刷聲望,也是刷好感。
而蔡邕看在皇帝面子上,必定會吃這個啞巴虧。
這一鳥,李儒算是抓住的,但多虧王允這半個隊友。
原本軌跡中,蔡邕在董卓死后一陣長吁短嘆,覺得后者本可以中興之臣,卻愣是做權(quán)臣霍亂天下,很是可惜,但總歸算是有提拔之恩,想給董卓收尸。
結(jié)果,他被王允關(guān)死在監(jiān)獄中。
三鳥:只讓劉協(xié)學習音樂和術(shù)法,讓其成為只知風月的懦弱之輩,能夠好控制。
這個鳥算是破產(chǎn),因為第二年董卓便死了,再然后蔡邕也死了。
經(jīng)過一系列動亂后,劉協(xié)落到郭汜張濟等人手中,生活一度很苦,反而磨練出了意志會隱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