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升級賺大了
比如橡膠,那可是現代文明重要的工業原料,而這東西卻不是天朝原產植物。
還有甜菜,和甘蔗,這是現代工業甜味劑,以及食用糖的主要來源。可惜前者要到元明時期,才由俄羅斯傳入天朝。后者更是要到了荷蘭占領臺灣的時候,才在臺灣廣泛種植,慢慢推廣到海南等天朝亞熱帶地區。再此之前,天朝的使用糖,都是從小麥、稻米等作物的胚芽中提取的。工序繁瑣不說,含糖量也相對較低。
還有油菜,油菜又叫歐洲油菜,聽名字就知道是歐洲傳過來的。這是近現代,歐洲植物學家,利用白菜和甘藍雜家培育出的新物種。主要用于榨油,古代,別說是大唐,就是清朝也沒有這種作物。天朝的油菜種植推廣是解放后的事。
不僅這些,花生,也不是天朝物產,原產自南美巴西和秘魯,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才從南洋群島引入天朝。現在哥倫布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都還沒出生呢。不要說天朝,全世界,除了未發現的南美土著,都沒有這種作物。
此外,向日葵,也是外來物種,原產自南美,馴化種于1510年由西班牙人從北美帶回歐洲,起初只是作為觀賞植物,直到1716年左右,才開始從葵花子榨油。向日葵傳入天朝是在明朝中期,可能是從東南沿海yue南一代傳入,但大規模的傳播種植卻是在20世紀,從俄羅斯進入天朝。
也就是說現代五種主要植物食用油的原料,有四種還沒有進入天朝,而這些食用油的主原料包括玉米,都掌握在李蘅手中,是李蘅的搖錢樹,壟斷的搖錢樹。
而僅剩的一種食用油原料-大豆,根據植物學史,和史料記載。原產于我國東北地區,此時還是大興安嶺,長白山一代的野生原始種。僅能在東北地區的北方種植,還沒有大規模人工推廣種植。
不僅如此,此時的大豆是作為糧食使用的,因為古代糧食的匱乏,其作為植物食用油的作用,還沒有被發現。或者說即使發現了,也沒有辦法奢侈的使用大豆榨油。原始工藝下,大豆的榨油出油率低的驚人。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出油率,也就是十斤豆子才能榨出不到半斤大豆油。
用二十斤口糧,換一斤油,這種事,古人沒條件奢侈到這種程度。天朝食用植物食用油的最早記載是在宋朝。而在此之前,食用的油脂一直是動物油脂,主要來源于牛羊豬的脂肪提煉油。
而植物食用油相對于動物食用油,有膽固醇低,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這個成本低廉,是指的現代工藝,及大規模油料植物的種植前提下。在古代,正好反過來,植物食用油的成本高于動物食用油。
也就是說,時機成熟的時候,李蘅將會完全壟斷大唐的食用油市場。
不過,他現在還不會這么做,因為時機不到。李家因為平菇,西瓜,已經站在讓人矚目的位置了。在沒有充分的自保能力之前,拿出這些令人眼紅的東西,只能是自取滅亡。
除了這些,還有更加讓人瘋狂的東西,十大名茶,在唐朝除了碧螺春,其他幾種可是都還沒出現呢?
煙葉,也是這時沒有的東西。這可是大殺器啊!現代社會,最賺錢的產業之一,就是煙草行業,暴利的不要不要的。
咖啡就更不說了!這可是后世風靡世界的飲料,可與茶葉抗衡的東西。絲綢之路主要賣的就是三樣東西:絲綢,瓷器,茶葉。可以說如果拿出咖啡,李蘅就可以獨攬一條絲綢之路。
可可,也是,這是后世風靡全球的巧克力的原料。巧克力幾乎是每一個女人和孩子都不能拒絕的食物。
還有棉花,這種植物乍一看可能都以為是天朝原產植物。其實不是。它是是原產于印度和阿拉伯的植物,南北朝時期才傳入天朝,大量傳入種植是在宋末元初。可以說大唐這會兒,還只有伊犁都護府那嘎達,在少量種植,還沒搞清楚這玩意的種植方法和用途呢。
棉花的全國性推廣種植,就不得不歸功于歷史上著名皇帝-朱元璋了。是他強制執行了棉花的全國性種植推廣。再此之前,我國只有西域地區,和以泉州為中心的南方地區有比較大規模種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