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芒果,白鶴井
芒果,漆樹科植物,是一種原產印度的漆樹科常綠大喬木,葉革質,互生;花小,雜性,黃色或淡黃色,成頂生的圓錐花序。核果大,壓扁,長5-10厘米,寬3-4.5厘米,成熟時黃色,味甜,果核堅硬。
芒果著名熱帶水果之一,芒果果實含有糖、蛋白質、粗纖維,芒果所含有的維生素A的前體胡蘿卜素成分特別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見的。其次維生素C含量也不低。礦物質、蛋白質、脂肪、糖類等,也是其主要營養成分。可制果汁、果醬、罐頭、腌漬、酸辣泡菜及芒果奶粉、蜜餞等。
這種水果有一種無以倫比,任何水果都無法替代的,獨特口感和香甜的體驗。
芒果樹,在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中是一種吉祥圖案,寺院里常能見到芒果樹的葉、花和果的圖案。印度教徒認為芒果花的五瓣代表愛神卡馬德瓦的五支箭,所以用芒果來供奉女神薩拉斯瓦蒂。1556~1605年期間,莫臥兒帝王阿克巴在德里附近有一個十萬株芒果樹的果園。這樣大規模的芒果樹園在當時是世界罕見的。
而天朝接觸芒果的時間較晚。后世人們一致認為,第一個把芒果介紹到印度國以外的人,是天朝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師,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西游記》唐僧的原型。在《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于世”這樣的記載。而后傳入太國、馬lai西啞、菲律賓和印du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再傳到了地中海沿岸國家,直到18世紀后才陸續傳到巴西、西印度群島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等地,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庵波羅果,就是芒果的古天竺名。
而此時,我們的唐僧還沒有啟程前往天竺,他還要等一年才開始從涼州出發長達十七年的旅途。十八年后,他才可能把這種,剝開之后如同黃金色澤的奇異瓜果,通過文字口述,告訴人們。至于大唐人們何時能吃上這種水果?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天朝人是何時將這種水果,帶入天朝的。但是顯然不可能是唐僧,他最多能帶回芒果干,種子是別想了,早枯死在路上了。再說他的行李,帶經文都嫌地方不夠,那還有地方放芒果。也只能口述饞一饞李世民。然后再順便饞饞綠皇李治,還有女皇則天。
李蘅及其一家,很有可能是早了大唐權貴上百年,甚至兩百年吃上了芒果。目前,這種水果,在天竺國里都還是珍貴的瓜果。
李蘅能吃上這種水果,也是一種偶然。他空間的果木區還沒有開放,按說這種木本植物的水果他還吃不上。
但是他無意間,在開放的經濟作物區中,發現了漆樹。而同屬于漆樹科植物的芒果,在漆樹的種植區里竟然種植了幾顆。而且還有小臺農,桂七芒,水仙芒三種。
據李蘅了解,他的空間其實是一個以農業技術為主的,大型實驗室。這些試驗田,全部是用來育種,培育更好的農作物、植物、生物的實驗用地。所以試驗田會保留生物多樣性的樣本,甚至會種植本科屬原始植物,目的是保留原始基因。
估計這幾顆芒果樹,就是這樣的目的,才栽培在漆樹地里。估計是實驗用來,改善漆樹的某種基因。所以便宜了李蘅,讓他提前吃上了芒果。
李蘅利用這幾顆樹,進行了繁殖,可以量產芒果,這種大唐還沒有的珍貴的水果。
不過,他現在還不準備拿出來,和草莓一樣,僅僅是家人享受用品。
這里面,唯一稍微普通點的水果可能就是甜瓜了。
甜瓜,世界十大水果之一,為葫蘆科攀援或匍匐草本植物的果實。天朝的甜瓜資源豐富,尤其是羊角甜瓜,是我國本土甜瓜。據考證,天朝栽培馴化甜瓜的歷史至少有3000年。
雖然甜瓜已經是大唐較為常見的水果了。但是李蘅吃的是后世改良的密仙甜瓜,更甜更香更脆。還是大唐沒有的品種。
所以論奢靡享受,不要說長孫家四小姐,就是當今皇上都拍馬追不上,動不動就是成百上千的差距,李世民也要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