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你不尷尬嗎?
叮!琴音響起,悅耳的古琴聲傳播四周。別說,這家伙琴技還是闊以的。李蘅不太懂古琴,但是也覺得還不錯,起碼聽著耳朵挺舒服,不是噪音。
雖然好聽,但是李蘅聽不出對方是什么曲子。古典音樂,李蘅也就聽過流傳后世的十大名曲,比如《瀟湘水云》、《廣陵散》、《高山流水》這類的,外加《十面埋伏》和《將軍令》。
但顯然對方不是這些曲子。
想來也是理所應當,此時,大唐貞觀年間,十大古琴名曲還只有《廣陵散》、《高山流水》、《陽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這四首。
《廣陵散》是魏晉時期的名曲。《高山流水》大家也知道是戰國時就有的名曲。《陽春白雪》則是春秋時就有。《胡笳十八拍》就是大家喜歡的蔡文姬的作品,三國時期。
其他幾首名曲《陽關三疊》是著名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時他還沒出生。
《醉魚唱晚》,據傳是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所作。據說不一定準確,歷代收錄此曲最早的是1525年的《西麓堂琴統》。就算是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大唐貞觀還沒有他們呢。
其他的《瀟湘水云》、《漁樵問答》、《平沙落雁》時間就更晚了。
《瀟湘水云》是南宋郭沔的原創,《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都是明代曲目。
《梅花三弄》出現的倒是挺早,是東晉桓伊所作,但是最早這是首笛曲,后來才改的琴曲。最早的琴曲曲目樂譜見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普》。現在是大唐貞觀公元六百多年,相差八百多年,十有八九,此時這曲子還沒有改成琴曲。
而《廣陵散》、《高山流水》、《陽春白雪》這幾首曲子的難度都非常大。
《高山流水》,有著名的典故:高山流水遇知音。就可以看出,這首曲子不論是彈奏,還是欣賞,都頗有難度。否則伯牙、子期也不會互為知己,一人死,而另一人則不愿意彈琴了。
《廣陵散》更是在嵇康之后,一度被認為失傳,無人能奏,可見難度之大。
《陽春白雪》不但自身演化為一個成語,更是和另一個成語“曲高和寡”有直接聯系。說的就是它演奏難度大,又過于高雅,一般人既演奏不了也欣賞不了。
要是眼前這位能彈奏這三首曲子的話,李蘅情愿認輸。這是真正的人才啊!能為天朝古典音樂的傳承做出巨大貢獻,李蘅愿意讓他一讓。
最后《胡笳十八拍》原是胡笳演奏的曲子,后來被改變成琴曲,但是也要胡笳伴奏。顯然對方只是一個古琴,不可能演奏這首曲目。
《十面埋伏》原是琵琶曲,后改為古箏曲,琴曲。它出現的最早記錄是1819年,貞觀年間和它隔著近一千兩百年。
《將軍令》到是大唐皇家音樂,先不說它是揚琴、古箏的曲目。就算琴能彈,你看他是皇家音樂,就知道大唐會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