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老貝,對不起了!
《致愛麗絲》原名《a小調巴加泰勒》,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的鋼琴小品。這首曲子原又叫《致特蕾莎》,是貝多芬對自己的女學生特蕾莎產生好感,為她而寫的。一直被特蕾莎珍藏,沒有發表,直到貝多芬死后,特蕾莎離世后,德國音樂家貝爾在特蕾莎的遺物中,發現了這個樂曲的手稿。但后來1867年出版這個曲譜時,據說,出版社錯把《致特蕾莎》寫成了《致愛麗絲》,從此這曲子成了《致愛麗絲》。
呵呵,是真寫錯,還是故意寫錯誰知道呢?兩個名字差這么多,一個T開頭,一個A開頭,傻子才會搞錯吧!沒準是哪個資本家,花錢買通出版社,把女主名字改成了自己喜歡的女人,想讓自己女人的名字隨著貝多芬的大名流傳于世,也不一定。時間這么久了,當年之事真相又有誰知道?
李蘅會彈鋼琴嗎?當然不會啦!
但是他會作弊啊!
電子琴不都收錄的有各種名曲嗎?再不行連接個MP5,手機啥的,放歌唄!
反正這些先進的玩意,古人又看不懂!就是看到了李蘅作弊的舉動,也只會是以為這是“新樂器”的一部分。誰知道,這家伙是光明正大的作弊,真他么太欺負人了,欺古人太甚!
至于李蘅手指,飛快的動著,純特么在演戲!屏蔽了琴鍵之后,只管瞎按就是了!嘿嘿,誰知道哪個鋼琴鍵,該發什么音?他都不知道,何況古人!
這還是真是“老貝,對不起了!”。要是貝多芬知道自己的名曲,被盜了不說,第一次演出,竟然還不是彈奏的,被人用來作弊?他估計真的要掀開棺材,出來爆錘李蘅了。不過還好,李蘅可以放心的是,此時他還沒有出生!
這首曲子輕巧明快,聽著讓人覺得輕松愉快。讓人感覺到溫柔而親切,仿佛是戀人之間的不斷絮語。尤其是高潮部分,跳動的音符,如同火焰燃燒般的熱情,讓人震撼!最后一段,又變的輕柔,讓人感到幸福,仿佛一對戀人執手相望。
當然這些都是音樂評論家的說法,大多數人未必能聽出這些。但是即便如此,這首曲子,單純的從好聽不好聽來看,無疑是一首非常動聽的曲子。
樂曲一起,漸漸的人們變得寂靜無聲,只剩下靜靜的欣賞,甚至有人慢慢的閉目隨著音樂回味。
曲畢,眾人才從優美的音樂中醒來,看著這李蘅,充滿了敬畏、驚訝、驚艷。
而那些書生則一個個面如死灰,臉色蒼白。敗了!敗了!敗的如同嬰兒被爸爸吊打,慘不忍賭!
那個什么王兄,更是臉色慘然,抱著古琴,步履蹣跚的離開,整個人都好像蒼老也許多,被打擊的太嚴重了。
那邊,獨孤妃鳳眼光明亮的看著李蘅,臉色罕見的帶了點粉色。以她的音律造詣,自然聽得出這首曲子的不凡。這是一首能流傳后世的名曲,而這首曲子叫《致鳳妃》,她名字也會和這首曲子,一起留名后世。
不止如此,李蘅這獨特的樂器,也是第一次現世,第一首奏的曲子就是獻給自己的《致鳳妃》。無論若何,自己都會成為千古有名的女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獨孤氏。這份禮,給的可真是大了。
周圍人看著獨孤妃鳳都滿眼羨慕。而那些男人們則暗中給李蘅豎大拇指:“看,人家這才叫泡妞,一分錢不花,就把美女弄得神魂顛倒。這種大殺器一拋,哪個美女不心生仰慕?真是太裝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