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提親(上)
此外,兩座山區連成一片,軍事基地就更加隱秘,軍隊訓練的空間就更大。還可以在大方山原山匪所在的地方,修建一座附屬軍事基地,作為馬頭山基地的補充。李家在此地的根基就更加的牢固了。
現在李蘅從郭和那得來的幾百萬兩銀子,還剩下三百多萬兩,沒有去處。銀子躺著睡大覺,可不是現代人干得事,要讓銀子不停的流動起來,這才是穿越者干得事。這些錢,現在正好取出兩百萬兩投入大方山的建設。
為此,李蘅又兌換了50臺萬能型工程機器人,準備投入到大方山建設。
處理完這些事,李蘅回到李家村。第二天組織祭祀稷神,然后開始收割水稻。
稷神,又稱五谷之神,稷王。就是社稷中的稷,社稷是古代最重要的兩位神靈:社主(土地之神),稷王(五谷之神)。是古代帝王也要祭祀的大神,后來社稷延伸為國家、國土之意。
經過不斷的演變,到了后世,社稷二神,民間不能同時祭祀,只有皇帝才可以同時祭祀兩位神靈,因為它們代表江山。
民間,則是春天播種時,祭祀社神,乞求風調雨順,大地豐收。收獲時,祭祀稷神,感激神靈保佑,五谷豐登。
李蘅作為一家之主,現如今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這種日子,帶領大家祭祀各種神靈。想來也是讓他無奈,他一個現代理工科大學生,堂堂的無神論者,到了古代卻要帶頭祭祀神靈。但是不干還不行,古代不敬神靈可是不小的罪過呢,他也只能入鄉隨俗。
如今,李家是擁有20余萬畝土地的大地主。其中直接掌握地契,也就李家買下的地有八萬畝,其余是租賃。
祭祀完,被雇傭的李家佃戶們,就開始在楊兮若、東方玨的組織下,有序的收割著成熟的稻谷。
不過,有一片地除外,就是李蘅開始種植的2000畝水稻。這兩千畝地種植的是空間中的雜交稻種,畝產達到了1100-1200公斤,產量異常的駭人,可不適合讓普通農戶們收割。
李蘅從空間中取出了四臺智能收割機,21世紀后期的產品,初級智能,不需要人操控,可以自行工作,收割指定區域的各種莊稼。
四臺機器,日夜不停,兩天就把2000畝地收割完成。
共獲得465萬斤的稻米,這些稻米將有4成,用于下一季水稻的播種。其余的存在李蘅的空間中,儲備。
大約十天左右,其余的二十萬畝水稻也收割完畢,獲得了2980萬斤的糧食。這一對比,就看出古今稻種的差異有多巨大了。袁老對國家的貢獻多大,可想而知了。
整個收割過程,村民們都被李蘅安排去收割其他的稻米。沒有人知道李家那2000畝田地的產量。只有趙氏、李玉蓮、楊兮若等人知曉田地的真實情況。
465萬斤的的產量,2000畝地的出產,頂的上二十萬畝地一成半的產出。這結果,直接把趙氏,和李玉蓮嚇的一個趔趄。反而是楊兮若,顯然以前是沒種過地,不知道大唐糧食的畝產,沒被嚇到。
李玉蓮想到當初李蘅和她說過,這些地用的都是“仙家稻種”,激動的握著弟弟的手,說道:“承平,這真是仙家的糧食,畝產比良田高出十幾倍。那豈不是以后咱家二十萬畝的,都種這種稻子,頂上幾百萬畝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