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尋找碧螺春(三)
。
李蘅做了這樣大膽的猜測,這三棵茶樹和石公山的三棵古茶樹樹齡完全一樣,應該是同一批茶樹。也就是說第一個
傳說中,碧螺姑娘實際上,是在這三株茶樹的位置發現的碧螺春,原有茶樹六株,她移走了三株。
不,李蘅有一個,更大膽的猜想,碧螺姑娘打柴遠望發現的古茶樹,是莫厘峰上的那三株千年古茶樹。但是能趕過
去的途中,先遇到了那六株兩百多年的古茶樹,錯以為是自己遠望看到的那幾株茶樹。
這一點,是完全可能的,山區里的距離,不能用直線距離來計算,所以容易造成視覺誤差。所以有望山跑死馬一說
。尤其從一個山頭趕往另一個山頭,下到兩座山峰之間的山谷的時候,被樹木遮蔽視線,容易判斷錯誤。必定碧螺姑娘
是西山人,對東山環境不熟,弄錯方向,或者看錯山頭地點的話,是非常有可能的。
假如說這個傳說,發生在一百多年前。如今273年的古茶樹,當時只有一百多歲的樹齡,樹高也就2.5米左右。這樣
的數,一個姑娘家,確實自己能夠移栽走,而且民間用的小船也有這樣的載重能力,能從東山運到西山。而那三棵千年
古茶樹,高達20米的大樹,別說一個姑娘,就是幾個壯漢想從懸崖移走都費勁。
至于碧螺峰的茶樹,李蘅大膽的猜測,兩個傳說都是真的,并且是原來互相獨立的兩個傳說故事。但是經過千年的
流傳,后世的加工,為了迎合碧螺春茶的名字,女主人公都改名成了碧螺姑娘。
很顯然是這樣,第一則傳說中,碧螺春原叫“嚇煞人香”。而第二則故事則直接叫碧螺春。最后有記載的洞庭碧螺
春的名字是在清朝才出現。
也就是說,在明清之前,可能有碧螺春茶種的茶葉,但是還沒有后世碧螺春這樣制茶工藝制成的碧螺春茶。明清以
前,也可能碧螺春,并不叫碧螺春。所謂的大唐時,碧螺春就是貢茶,也有可能是指碧螺春茶種產出的茶葉。
說著可能有點繞口,但是可能事實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