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鄉賢
(二版)
“鄉賢”這個詞雖然在后世已經成了一個貶義詞,但實際上它能存在千百年,自然有其道理。
如果你看過《縣鄉中國》這本書,又或者研究過“縣域治理現代化”這一類的課題,就會知道……
在正式進入互聯網2.0時代以前,由于交通的閉塞、信息的欠發達、經濟結構的原始、收入來源的單一、文化水平欠佳等各種客觀因素,絕大部分農村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堅果島效應”和“孤島效應”。
在這種社會小生態環境下,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須要有一個能站出來的領頭人,以自己的地位和實力自我授信,來幫助分配村落內部的資源、協調解決內部矛盾、承擔對外溝通以及保障村民基礎生活水平的責任。
沒辦法,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認知水平越不夠的人,惰性越嚴重,而且還會對外界事物和新生事物表現出極強的不安感和排斥感,如果沒有這個人站出來發號施令的話,一切的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事實上,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明明許多地方的村民對鄉賢們怨聲載道,但卻至始至終都在乖乖忍受著的核心原因……無他,惰性使然之下的路徑依賴而已。
用某人的話來說,就是“基于人性自私和懶惰的天性下,群體自我催眠后,被夸大的精神性損失厭惡”罷了。
只有專門研究這一塊的人才知道,作為農村主要的內部管理和對外溝通載體,鄉賢的好與壞,其實是受大環境影響的……或者說,他們才是這個社會意識最真實的縮影。
所以,從宏觀層面來講,1994年以前的鄉賢們,跟1994年以后的鄉賢們,其實不應該被看做是同一類人群。
有些話只能點到為止。
客觀的來講,94年以后的鄉賢們絕對是一度讓人極為厭惡的存在,連名字都是黑色的,甚至被譽為孔孟之鄉的齊魯,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到千禧年末的這段時間里,也是因為“鄉賢村霸”的問題聞名全國……臨邑這邊的鄉賢們敢直接懟著攝像頭,一巴掌把電視臺的記者拍倒在院子里,鎖著不讓出去,一般人敢想?
但94年之前的鄉賢,卻沒有那么不堪。
不能說他們中沒有自私自利的壞人,也不能說他們沒干過仗勢欺人的事情,但整體而言,這時候的鄉賢們還是把“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當成自己的責任的……雖然這中間的確干了不少出格的事情,但從出發點來說,這種“一切為了小集體”的思想,你還真不好說他對還是不對。
所以,這時候的大部分鄉賢們,對于本村村民的影響力絕對是一等一的存在,即便沒有任何行政名份,說出去的話也絕對不會比本村一把手更輕。
因此,當三叔公等人隱晦地告訴楊默,他們雖然不方便直接指揮村里面的生產隊,但如果有正當理由或者“為本村村民謀福利”的事情的話,“說服”這些生產隊并不難的時候,楊默了然地點了點頭。
能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年代成為鄉賢,那自然不會是一根筋的傻瓜……事實上,跟這些面忠性狐的老家伙相比,后世那些膀圓臂粗,只知道對內玩花活的接任者們簡直弱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