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176 雪中,誰給誰送炭還不好說呢!
夏留村是個很奇怪的村子。
自楊默重生以來,如果論及見過的自主配套設施建設建的最多的村子,那夏留村毫無爭議的排第一位;
畢竟光憑全村已經實現道路水泥化這一點,在整個臨邑縣就屬于蝎子拉屎獨一份;更別提他們還擁有3個中型廠房和若干條生產線之外,還擁有2個中型倉儲庫、1個汽修維修點、1個應急發電室、3個小型儲水窖、1條小型農田灌溉水渠、1個種苗室、1支由四輛古董卡車構成的運輸隊了。
但論及基建設施的經濟轉化比,夏留村雖然不至于在全縣墊底,但倒數前十里面卻絕對有它的一席。
如果是別的村子有這么的生產線和這么好的基礎設施的話,不說人人住上小洋樓,睡著席夢思,看著大彩電吧,但至少也應該人人身著新衣裳,三天一頓肉,五天一條魚的。
可夏留村呢?
明明擁有著全縣,甚至可能是DZ市范圍內都能排得上號的基礎配套,但整個村子里卻清一色的全都是刷著各種標語的破破爛爛土墻土房。
出現在你視線里的村民,絕大部分身上穿著很有些年頭的螞蟻藍不說,但凡你走進任何一家的院子,餐桌上的晚餐十有八九都是紅薯稀飯或者雜糧攤餅。
是夏留村的村民懶么?
不是。
公正的來說,夏留村的村民的勤勞程度大約是楊默兩輩子所見過的人里面非??壳暗哪且徊?,農村里常常見到的懶漢盲流現象在這里幾乎絕跡不說,哪怕是晌午時刻,也很少能見到躺在自家床上呼呼大睡的村民……八成以上的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加班加點的忙著活計。
南方的同學或許不太理解這點,但在有午睡習慣的北方,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的北方農村,這是件很難以想象的事情。
但讓楊默一直覺得有些毛骨悚然的是……
如果是一般的人,面對著村子里這種很有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巨大的落差,早就鬧將起來了;
就算不鬧僵起來,情緒上的消極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人性本就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可不僅僅只是適用于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同樣適用于個人與集體之間……畢竟夏留村為什么會形成現在這種巨大無比的內外落差,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可夏留村的村民臉上卻很少能見到什么消極的神態,上至六七十歲在家里抱著籃筐納鞋底的老人,下至在倉庫門口揮汗如雨的漢子,甚至是大太陽下依然頂著烈日揚谷子的婦女;他們的黑紅斑駁的臉上除了一絲不茍的表情之外,更多的卻是一種似乎源于信仰的堅韌。
那感覺……
(此處和諧數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