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抉擇(1)
“事實上,只要能提供一種可行的、能良性撬動本地商品經濟有效流通的模式,他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在這塊無疑做的非常好。”
簡單地說了一下特別工作小組那邊的成績之后,唐朝賢的語氣又落寞了起來:“可是反觀我們這邊呢?”
“我們正式接手默默百投的時候,這家賬上資金原本該是億的公司雖然被之前代管的楊默花去了3700萬,但依然還有超過6300萬的可支配資金……這對于一家三級子單位來說,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按照對等原則,這6300萬資金,我們不要求產生1:12的撬動比,甚至也不要求1:8的撬動比,畢竟特別工作小組那邊的級別遠比我們高不說,性質也很有些特殊,能正大光明調動的社會資源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是我們能比擬的……但最起碼,1:5,或者1:4的撬動比要做到吧?”
“畢竟根據存不存銀行那邊的說法,現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1:4的撬動比放在往年或許根本不夠看,但放在現在,卻也是個勉強可以拿出來說一說的成績了。”
“也就是說,這6300萬的資金,我們最起碼要拉動臨邑縣2.5億的實際商品流通價值才行,不然我們連最起碼的臉面都維持不住,就更別提跟王總扳手腕了!”
“可是結果呢……”
說到這里,唐朝賢語氣有些沮喪:“截止昨天為止,默默百投前前后后只立項了21個項目,在這21個項目里,真正具有創收性質的項目只有6個。”
“可對應的,默默百投賬面上的可支配資金,已經由兩個月前的6300萬,降到了現在了2100萬。”
“也就是說,我們等同于用4200萬投了6個可能創收的項目……但實際上,這6個項目的真正投資額,僅僅只有517萬!!”
“其實這并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到了年底的時候,這6個項目要產生1.7個億的實際商品流通拉動力,才能覆蓋所有的投資沉沒成本,把整體的經濟撬動比拉到1:4這個最起碼的成績水平。”
苦笑一聲,唐朝賢的雙手叉的死死的:“以517萬的實際投資額,去產生1.7億的實際商品流通拉動力,換算過來就是將近1:33的經濟撬動率……這怎么可能做的到!?畢竟實際商品流通價值估算跟GDP的統計計算方式是兩碼事,兩者不具備可比性。”
“偏偏默默百投現在的可用資金只有2100萬了……這是一個不多不少的尷尬數字;”
“如果這2100萬全部投在創收性項目上,并且產生良好的正向收益的話,就有可能覆蓋之前所有的投資沉沒成本,以1:4的撬動率交出一份剛剛及格的成績單;”
“但如果中間稍有差池,又或者后續的創收性項目投資額度無法保證2000萬這個最低數字的話……那就只能祈求出現奇跡了。”
說到這里,唐朝賢的語氣里充滿擔憂:“最關鍵的是,我們還得用這最后的2100萬,創造出足夠多的工作崗位去安置公司里的那些家屬和閑散職工……這是我們與王總掰腕子的真正底牌,畢竟王總那邊就算做的再風生水起,也不過就是賺了個名聲罷了,只要我們的家屬安置率明顯超過他,鹿死誰手真的不好說。”
“可問題是……王總那邊有著穆主管的幫襯,這幾個月來已經陸陸續續解決了超過1100名家屬和閑散職工的就業安置問題,眼瞅著穆主管那邊外貿項目馬上就要開始大面積進入正軌了,再加上王總那邊始終扣著那5個億的資金,這段時間他那邊計劃的那個大項目據說溝通接觸的也很順利,未來能為公司家屬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