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財務詭計
自打誕生“財務”這兩個字以來,就從來沒少過種種舞弊手段。
為了粉飾太平,把未來的收益提前入賬,也就是“過早確認收入”的手段比比皆是,甚至就連楊默前段時間突擊審計的那些企業里,也不乏這么干的。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有“過早確認收入”,那么會不會有“延遲確認收入”?
答案是……
有!
只不過在專業術語上,這種做法不叫延遲確認收入,而是叫做“將當期利潤推遲到以后期間確認”。
而且跟過早確認收入不同,“過早確認收入”可能會出現在所有公司里,但“將當期利潤推遲到以后期間確認”,卻基本上只會發生在上市企業的盈余操縱里,而且是極少數上市企業的盈余操縱里。
要搞清楚這玩意,首先要明白一個最基本的道理。
不管是虛增也好,虛減也好,上市公司為什么做出隱瞞利潤的財報去誤導投資者?
許多人可能覺得這是為了避稅。
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這是正確答案……它們考慮的是怎么漏稅。
但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卻不盡然,上市公司當然也考慮節稅,但它們更需要讓投資者看到公司利潤平穩增長,符合他們的愿景。
所以一些公司之所以會采用“過早確認收入”手段去粉飾太平,那是因為他們相信當期的財務業績比未來期間的更重要;故而決定把未來期間的收入在當期加速入賬。
現在我們把這個畫面翻轉,想象一下:特定情況下,管理層可能希望將當期業績后移,以增大未來期間的利潤。
讓我們考慮一下這種情況:
一家上市公司今天業績的增長就如同搶錢一樣快,或者一家公司今天忽然有一筆天上掉餡餅一般的大額收益或巨額合同。
投資者當然愛看這樣的數字,但他們同時也希望管理層在明天可以復制甚至超過這些數字。
滿足投資者層層加碼的期望是可怕的,這導致一旦面臨著某個突如其來的大餡餅,上市公司管理層第一反應先是驚喜,旋即卻是濃濃的擔憂——在業界有句名言:裱紙無義,投資者無情。你永遠不能寄希望于投資者跟正式股東似的陪你一直走下去,當他們無法在你身上收獲驚喜和預期時,就會毫不留情地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