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第260張 埋坑與反埋坑
作為占據了目前全世界60%(后世為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的國度,島國目前的漢方制劑雖然沒有后世的兩千余種之多,但也超過了一千個,其被普遍應用的臨床有效方劑已經高達210個,生藥業多達140種……這還是只是被納入醫保范疇的數量,沒有被納入醫保范圍的生藥和臨床方劑,以及那些屬于保健美容范疇的中醫藥產品,那簡直是多如天上繁星。
正是因為如此,以自研藥為主營業務的三公株式會社其實并不介意鉆探公司借用他們的藥局渠道,來合作推廣他們的那幾款以美容保健為主的自主品牌中藥產品。
事實上,他們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想要以這些項目的合作為契機,在華夏這片古老而神秘,但民眾卻對島國普遍具有強烈排斥感的土地上,鉆開一個口子,逐漸鋪開對他們而言最具戰略意義的GAP地道藥材種植基地!
沒錯,GAP地道藥材種植基地對于其余200余家涉足漢方藥的島國藥企來說,雖然也是深具戰略價值,但目前卻沒這個資格冠以“最”字……但他們三共株式會社不一樣!
就如楊默在正式談判之前點出來的一樣,他們三共株式會正在謀求與規模一點也不比他們小的第一制藥株式會社合并重組。
這是一個關乎到他們三共株式會社未來百年命運的超大型合并計劃。
記住這個詞,是合并,不是兼并。
除非第一制藥株式會社爆出驚天丑聞,否則別說三共株式會社了,島國目前沒有任何一家藥企有這個實力兼并這家規模排進國內TOP20的大型藥企。
雖然出于“做大做強,走向全世界”的目的,這件事有島國的大人物在推動,但在具體執行上卻有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
第三株式會雖然主要聚焦在慢性病業務上,但卻是以西式靶向藥為主;而同樣聚焦于慢性病業務的第一制藥株式會社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漢方藥上。
兩家規模差不多大企業的合并,并不是單純有了上層意志就足夠的,你起碼得形成足夠的戰略互補,主動謀求合并的一方也得拿出足夠的誠意和誘餌才成……況且島國現在漢方藥的市場方興未艾,人家第一制藥株式會社的發展前景甚至比三共株式會社還要光明一點,憑什么是你去合并人家,而不是人家來合并你?
所以……
幾經研究后,三共株式會社的董事局把撬動點鎖定在了華夏優質地道藥材的供應能力上……這也是所有島國漢方藥企的命根子。
畢竟中醫以藥為本嘛,再加上經過十余年的大肆收購,華夏的野生藥材供應能力以一個肉眼可見的水平在下降,偏偏島國的漢方藥市場容量以一個吹氣球的速度在膨脹,一增一減下,能夠大量供應優質道地藥材的生產基地,其戰略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只不過即便改革開放了十一年,華夏對方的開放程度依然屬于“有限開放”,商品貿易可以,但投資在華夏地頭上建廠卻很謹慎;再加上與后世不同,國內民眾對于島國的排斥感依然極強,因此想要在華夏建設高標準的道地藥材種植基地,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與建廠還不太一樣,這種種植基地還涉及到相關區域百姓的人和地,光民族感情這一項,就足夠讓人抓狂的了。
說實話,要不是今年恰好遇到華夏的經濟寒冬期和出口冷凍期,而中日之間的破冰之旅又得到了華夏高層的高度重視,他們三共株式會即便是判斷出在華夏建設道地藥材種植基地對于合并第一制藥株式會社具有著難以言喻的戰略價值,但卻也只能干瞪眼。
因此,只要能精準地拿下足夠的華夏地道藥材種植基地,他們付出再多的代價也值得……而齊魯作為中日貿易之間的橋頭堡,第一槍能否打響,自然至關重要。
只不過,一碼歸一碼,雖然三共株式會社對于楊默資料上的那些地道藥材種植地渴望到近乎眼紅,但作為一個談判老手,鈴木次健自然不會跟個菜鳥似的自亂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