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好不好不重要,有沒有卻很重要
還是那句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而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管是國內外,都有大把大把的人詬病華夏始終不肯完全放開金融市場,使其不具備常規意義上的市場運作的可能性。
但其實,國家之所以從一開始就不肯完全放開,有著許多的考慮;
比如當時國家經濟基礎過于薄弱,經不起劇烈波動啊;
比如當時國家缺乏相關經驗,不敢一下子就全部放開啊;
比如華夏設立金融市場的主要初衷是為了給一眾重點國營企業融資,不愿意過于市場化而陷入被動啊;
巴拉巴拉的,等等。
但在楊默看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正是島國在九十年代遭遇的那場大規模金融狙擊,這才讓華夏始終沒敢完全放開金融市場。
你要知道,當時的島國可是實打實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區區彈丸之地,其GDP總額甚至逼近了阿美莉卡的60%,是華夏的4.2倍,其經濟實力之強大,不可謂不夸張;
可經過那場漫長而規模龐大的金融狙擊之后,如日中天的島國經濟卻逐漸進入了失去的四十年;
華夏素來有以史為鑒的傳統,島國的遭遇就這么眼睜睜地發生在自己面前,在沒有徹底把握之前,又怎么可能把敏感無比的金融市場全部放開?
當然,金融市場的不完全市場化運作只是個題外話,那不是重點。
重點是,作為一直密切關注島國經濟,并對其進行研究的歐美經濟學界,以島國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期的一系列變化和遭遇作為藍本,在以自由經濟架構為基礎的前提下,總結出了國家經濟層面的六大利空,并一直引以為戒。
而正是因為沒有踩中這六大利空,后學末進的華夏這才能在1998年的那次金融海嘯中沒有受到太大波及,甚至可以出手幫助香江全身而退;
實際上,在許多人看來,98年的那場金融海嘯,其實就是九十年代初島國遭遇的那場金融狙擊戰的再現罷了,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那場金融狙擊戰的延續……只不過南朝鮮和其余東南亞國家可沒有島國那么龐大的經濟體量,因此自然被殺的丟盔棄甲。
………………
所謂六大利空,其實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一個相互影響,隱隱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如果你在那只看不見的手的操縱下,不幸同時踩中了這六點,除非是人家高抬貴手,否則恭喜你……你即將陷入一場被動之極的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