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墻角
1978~2008,是探索的三十年,尤其是頭二十年,說它是在黑夜里摸著石頭過河的二十年也毫不為過。
所以,此時的南北之爭雖然頗為激烈。但實際上,具體到某個單位的運作模式,甚至是某些行業的運作模式,大家都在抄作業……南方的抄北方,北方的抄南方。
作為全國肉雞養殖業的翹楚,廣東的溫氏集團在后世固然是聲名赫赫的巨頭;但實際上早在八十年代,他的前身,也就是“勒竹鎮養雞場”,就已經是一家很有些傳奇色彩的養殖單位了。
因此,隨著報紙的宣傳和介紹,這家南方養雞場“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其實被不少地區學習和借鑒了過去,其中不乏一些北方的大型國營畜牧公司和養雞場。
只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套模式在廣東地區或許很吃得開,但在北方,卻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問題……尤其是落在那些那些只學其形不學其神的單位手里,水土不服的情況就更嚴重了。
………………
魯豫交接處,東明縣,三春集鄉。
剛參觀完某個小型養雞場的李世海笑呵呵地遞了一根白將軍給旁邊的漢子:“叔,我瞅著這些蘆花雞養的不錯啊,這估計最多還有一周就得出欄了吧,叔你這不得立馬變成萬元戶?”
雖然只是小型養雞場,但這前后十幾排的小型雞舍里,卻也養著三千多只雞,其實數量也不算少了,再加上蘆花雞雖然也是肉雞品種,但在當下,由于飼養時間較長,飼養成本也高上一些的緣故,這玩意的出欄價格要比817肉雞貴上一截,因此按照正常情況來說,等這幾千只蘆花雞出欄,的確是筆不菲的收入……現在已經是八月下旬,按照當下一年能出2茬蘆花雞的產量算,等這些雞出欄,眼前這漢子的確可以靠著之前的積累,變成萬元戶了。
漢子略顯拘謹地接過李世海發過來的白將軍,聞言卻是苦笑一下:“萬元戶,咋可能?這些雞養出來后,能回本就不錯咧!”
說這話時,他眼神飄過身旁的雞舍,帶著一絲糾結和期盼。
雞舍,是略有些過時的半露天式土坑雞舍,沒有什么半自動化喂養設備,也沒有什么現代化的保溫設備,就連雞舍里面的衛生,也談不上什么干凈。
可那些毛重已經逼近或者超過4斤的蘆花雞,卻個頂個的精神,這要是放到菜市場上賣去,起碼也能賣個四五塊錢。
當然,他們這種養雞戶,自然不可能把自己的雞直接拿到菜市場上賣,這樣子壞了規矩不說,他們也沒這個能耐把幾千只蘆花雞都賣出去。
雖然按照“東山畜牧養殖公司”之前的合約和定下來的收購標準,這三千多只蘆花雞雖然不可能讓他賺到那么多錢,但按照2.2元/羽的最新收購價,扣除掉各種飼養成本,他還是能賺上個一兩千塊錢的。
只不過算是這么個算法,但實際情況嘛……
哎~!
聽到漢子嘆氣,李世海恰恰如其分地露出一個帶著關心的好奇表情:“叔,咋就忽然嘆上氣了呢?這些雞養的不是挺好的么,個頂個的精神壯實,這要是放在菜場上,都是爭搶著買的好貨色,咋就連回本都困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