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因一人而毀城,因一人而鑄城(1)
作為齊魯的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青島此時雖然還沒有被升為副省級城市,但已經是國內十五個經濟中心城市兼首批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因此,在穆大小姐的強烈建議下,楊默選址考察的第一站,選在了青島。
原因嘛,也很有說服力。
除了區位優勢之外,青島不但是此時齊魯商業資源配置最齊全的城市,同時也是綜合治安條件最好的城市……與濟南曾經火爆全國的交警一樣,青島在治安方面的“五道防線”,也一度是各地學習的榜樣。
尤其是最后一點,在當下極具說服力。
雖然上一輩子楊默踏足青島已經是千禧年之后的事情了,并不知道“五道防線”在九十年代初的真實效果如何,但你不得承認,這種跟后世威名赫赫的“朝陽群眾”很有些類似的聯防機制,從邏輯上來說就能令人更心安一些。
……………………
棧橋斜對面,中山路。
楊默和穆大小姐從某棟涂成深灰色,外形跟軍艦很有些類似的巍峨建筑中走了出來,然后登上了一輛銹紅色的桑塔納。
被青島有些陰冷的氣候激得緊了緊衣領的楊默地透過車窗凝視了一下眼前這座軍艦樓,以及旁邊的那座樓梯形大樓,有些感慨的嘆了口氣。
那座灰色的軍艦樓前身是島國海軍駐青司令部,1945年以后變成了阿美莉卡海軍西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新華夏成立以后,則變成了青島本地主管單位的一處辦公樓……旁邊的那座樓梯形大樓則是膠海關保稅倉庫。
可以說,這兩棟極具歷史感的雄壯建筑與棧橋一樣,曾經是青島最具辨識度的地標之一。
但此時大抵沒有人會知道,就在三年后,這兩棟建筑將會被夷為平地。
而原因嘛,其實很有些令人感嘆……
青島本地主管單位為了發展經濟,吸引外商投資、開發房地產和發展第三產業,主動提出了機關單位東遷計劃,也主動出讓位于黃金地段的市級機關辦公樓。
雖然說楊默并不如何贊成拿這種極具歷史感的地標建筑來做文章、表態度,但你不得不承認,這件事在當年的確引起了渲染大波;
在那個風云詭譎的年代,也的確給外來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也成功地讓青島在第二波改革開放浪潮中,吃到了極大的時代紅利,最終脫穎而出。
想到這里,楊默看了看放在身側的那個公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