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聯絡員
既然名字里帶著“融合”兩個字,那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總的說來,雖然由于彼此的運行機制和現實問題,兩邊不可能變成真正的“一家親”,但不管如何,由于彼此都給另一邊提供了一條曲線進步的可能性,又有人能在內部說得上話,因此只要央地融合/地企融合工作推進的好,的確可以減少避免許多沖突的矛盾。
只不過很可惜,思路雖然不錯,但弱勢的一方是沒有多少資格跟強勢的一方聯姻的。
在94年以前,主管單位跟地方國企搞“地企融合”很容易,但想跟央企搞“央地融合”,卻是沒那么容易;
不過這種情況在94年以后逐漸反了過來,變成央企想要跟本地主管單位搞央地融合開始困難了起來。
無它,強弱掉轉了而已。
只不過東營這邊的情況很大部分地區的情況很有些不一樣,打從建市的那一刻起,央地融合工作就從來沒順利過……哪怕指揮部這邊其實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主動尋求這種融合了。
原因其實也并不復雜。
東營這座城市雖然是依托著石油資源,依托著指揮部,才在短短二十年間從一個小村莊變成一個地級市的,
但由于從一開始,本地的工農關系就沒處理好,這導致雙方的恩怨越積越深。
想想看,一個在二十年間從無到有的城市,系統班子和執行基層的主要成員會是來自于哪里?
那必然是本地人居多啊!
當整個本地系統的人員,上上下下全都對指揮部產生了抵觸和排斥,甚至就連大部分的本地居民都對指揮部有偏見,在這種群眾基礎下,你覺得他們會愿意跟你尋求融合?
做夢吧你!
因此,當這種情緒形成了生態文化之后,就算你換了東營這邊的領導也無濟于事……正副班長并不是萬能的,他們也必須照顧到本地系統的感情,沒有了本地系統的支持,許多工作你就等著停留在紙面上吧!
要不然,你以為楊默當初為什么第一個拜訪的是葉濤這位常務,而不是德州的正副班長?
總之,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排斥之下,指揮部這邊的央地融合工作可謂是舉步維艱。
東營這邊倒是時不時地交流一些人進來混點編制和資歷,但指揮部想要交流一些干部去本地掛職,卻基本上全部遭到了拒絕……就算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也是安排到一些無關痛癢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