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我是個很守規矩的人
在掛牌的第一天,身為總經理的楊默就在“見面會”上以身作則地給新公司立了規矩,那么好處固然很明顯,但一些小小的副作用也隨之而來。
按照公司章程,楊默這個總經理雖然有臨時決斷的權利,但事后該補的流程還得補,監事會有權在事后要求楊默就決斷事宜做出解釋。
有些吊詭的是,明明是新公司,明明監事會的那二十幾名成員都是從各地區/單位緊急篩選抽調而來,但這個機構掛牌以來的第二天,會上還是以逼近80%的投票率,通過了讓楊默做出事后解釋的決議。
楊默向來是個喜歡遵循游戲規則的人,因此對于監事會發起的聽證,他很愉快地就接受了,而他的解釋也很簡單粗暴。
“因為德州城產基金剛剛掛牌,不計入辦公區所占地皮的話,公司實際資產為0,但發行的項目債券已經有52支之多,債券存量也已經高達27.1億了啊!”
楊默一臉的沉痛與嘆息:“基金公司不比實體企業,本質上就是個金融平臺,那么多的債券存量,每一天的利息就是個天文數字,在市里面處處都需要花錢,但轉移支付額度有限的情況下,沒有著外來輸血保證的我們,再不分秒必爭地動起來,一旦債券違約,那將臉面盡失!”
說到這,楊默掃了掃這群之前甚至連面都沒照過的監事會委員,一臉的語重心長:“德州城產基金是組織上牽頭、由DZ市主管單位和央企共同組建的實驗性金融平臺……一旦失了體面,不但讓德州這個剛剛提上來的地級市臉上無光,甚至還會給組織的公/信/力抹黑,更會讓人質疑分稅制改革的可行性!”
“這中間的干系之大,想必以諸位的聰明才智和豐富閱歷,應該很容易想得通才對吧?”
最后,楊默重重嘆息一聲:“情非得已?。 ?br/>
聽到楊默接二連三地扯了一大堆金光燦燦的擋箭牌過來,甚至連公/信/力都用上了,一堆年紀大上一截的監事會委員頓時語噎。
這站位,這視角刁鉆程度,TMD簡直沒誰了。
明明就是你想大權獨攬,把德州城產基金逐漸變成第二個大華公司,卻一副“吾往矣”的憂國憂民架勢,仿佛孤軍作戰,一人死守陣地,還對著電臺大喊向我開炮的王成似的。
好一個情非得已!
不過有一點楊默說的沒錯,那22.5億元的天量初募資金雖然是德州城產的最大依仗,卻也是一個可怕無比的負擔,要是不能趕緊創收的話,光利息的償付就是一筆令人崩潰的巨款。
咦?
不對啊!
對數字并不敏感的監事會主席反應了過來:“楊總,我們德州城產基金不是只向29家單位發行了22.5億企業債券么?怎么債券存量一下子變成27.1億了?”
另一個中年人也接口:“是啊,公司預備在案的項目也只有27個城市重點基建項目和7個產業項目,合起來也就34個,怎么發行的項目債券就一下子變成52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