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不,我不信!
不管是尤亞坤還是田廣躍都很清楚,身為央企干部,而且還是大華公司這種資產管理公司的總經理,楊默最強的地方,并不是在行政資源,甚至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人脈。
默默百炸那五百多個白手套加盟商背后可以順藤摸瓜地摸出多少個二代甚至三代來,沒有人能真的說的清楚;但是自打這貨正式掌管大華公司以來,每天守在那座小院外面,想發設法地想要跟楊默見上一面、搭上點交情的各方人馬,卻是多如過江之卿。
只不過楊默這貨素來喜歡玩單機游戲,又是出了名的行事任性;瞧對了眼,哪怕你是個什么都沒有的泥腿子,他也能送上一場富貴給你;但如果瞧你不上,哪怕你是帝都來的貴公子,那也沒這個機會跟他說上一句話。
所以,從去年年底以來,想發設法想要私下里見上楊默一面的各色人等雖然多的可以組成一個加強營,但這貨卻愣是沒有給人家任何一點機會,要不是大華公司和城產基金公司手里掌握的資源太誘人,指不定外面守著的那些人早就化為鳥散了。
因此,如果楊默真的想開了,打算不局限于德州和蘭陵兩地,在“更寬、更廣”的領域里面向社會開放融資渠道,尤亞坤完全可以想象,屆時會是個什么樣的瘋狂場面。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華夏這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國度,財政上困難,不代表“民間”沒有錢;沒看到在這個城鎮職工月工資剛剛破百的年代,海南那邊的房價已經突破了四位數,地價更是飆升到幾十萬/畝了么?(這只是個開始,到了93年,房價已經升到七千多/平,地價也瘋到了幾百萬/畝)。
在座的三人都很清楚,這些民間資本追逐的是增值空間,而非單純的“熱點”;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地價、物價遠要比沿海地區便宜上一大截的德州,其實是再理想不過的標的……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楊默愿不愿意伸出自己的金手指給人家指指路,然后騰出半個身位放人家一道,不然的話,以德州如今的真實情況,那些人抱著錢過來,也是白搭。
“楊總,你是打算用未來重建完成后,那些城市應許的部分固定資產和公共設施的使用權當餌?”
開口的卻是葉濤。
作為在場中與楊默合作時間最久的人,他非常了解這個年輕人的行事風格。
雖然從普通人的視角看,災后重建這種事情按道理不該提什么條件;但事實是,國家也不太可能真的就眼睜睜地看著你在危難時刻主動跳出來承擔了重建的大部分費用,但卻是一點補償都不給你了……這不但違反了原則,也并不利于后續的整體管理。
所以,以他對楊默的了解,采用城投債模式,在重建完成后保留5%左右優質資產的所有權和公共設施的使用權,應該是基本條件之一。
只不過很明顯,以此次華東的災情和所需的災后重建力度,如果以傳統的城投債模式分配到的那5%資產處置權,甚至連那100億資金的中期收益成本都很難覆蓋,就更別提其它的了……別忘了,楊默前面說過,這次可以爭取到的二三十個城市里,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城市,災后重建的這些固定資產價值就算再優質,其增值空間在短期內也不會很大。
所以,他才用了“餌”這個字。
楊默的商業影響力和資本號召力,與他自身的職務沒有太多的直接關系,而是源于他的造富能力,如果手里面只有那5%資產的分配權當底牌的話,哪怕你是天王老子,也別想讓那些“民間資本”乖乖把錢送過來。
而且你別忘了,楊默剛才可是刻意強調過了,這一塊的資金只打算吸納15億,多一分錢都不打算要,這里面的意味就更加深長了。
楊默聽到這位老朋友發問,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贊賞笑容:“沒錯,趙老、高常和我一直認為,災后的重建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簡單地把城市里的道路重新修好、把房子重新蓋起來就完事,它還涉及到一個城市經濟的維持、重啟乃至再構工作!”
在小黑板上劃了一條不明所以的斜線之后,楊默的表情有些詭異:“諸位都知道,由于戰略定位問題,江浙皖地區一二產業的包袱沒有我們齊魯這么重,政策上輕裝上陣的他們,不管是民營經濟的活躍度,還是民眾實際的消費水平,都要比我齊魯,乃至于中原三省,強了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