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走吧,我是小楊同學
《大江大河》中有這么一個情節,大約是小雷村的書記雷東寶通過在廣交會門口搞宣傳和“客商攔截”,成功拿到了幾名外商的訂單,不但讓小雷村的電纜業務起死回生,甚至還一口氣變成了縣里面規模最大的鄉鎮企業。
據說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齊魯隔壁的那個天下第一莊。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個信息和商業流通渠道并不算發達的年代,一個大型的展銷會對于各家企業的價值和意義。
而前文也提到過,隨著品牌出海計劃取得的輝煌戰果,產業下沉計劃的逐步實施,華東百億援建計劃的成功獲批后,楊默向組織上申請了一些政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便是……希望能得到組織上的幫助,在德州地區舉辦一場大規模的商品展銷會,并根據實際效果決定是否要將其作為定例。
沒辦法,90年代初可不比后世,這種需要協調各方面資源,尤其是海內外客商資源的大型展會,可不是一個地級市自己就能成功舉辦的……大華公司的海外客商資源雖多,但卻也根本沒辦法撐起一場大型展銷會。
不過幸運的是,看在德州如今已經逐步成為三省交界經濟樞紐的客觀情況,以及楊默之前的表現和功勞上,組織上答應了這一要求。
當然,像德州這種偏內陸的地區,以及本身地級市的級別,這個計劃在十二月初次舉辦的“德交會”,肯定不可能有廣交會那么大的規模,也肯定沒有廣交會的那種級別……最起碼,是不可能讓二品大員直接掛帥,也不可能出動部隊去負責展會的安全工作的。
不過即便如此,那也絕對夠了。
組織上允諾協調不低于2000家規模以上的海外企業,大華公司本身可以協調的近600家日、韓、歐、東南亞規模以上企業,雖然放在后世只能說是一般水平,當放在當下,規模卻絕對可以排進前五了。
什么?
你說這是綜合性質的展銷會,又不是細分領域的專業展銷會,這么點企業,怎么就能排進前五了?
嗯,
注意看關鍵詞……規模以上。
參與過展會籌辦或者招商的同學,應該知道這四個字的含金量。
如果只談數量不談質量的話,光大華公司這邊能邀請過來的客商數量就能超過2000,整個展會能邀請到的大大小小客商以及海外小掮客數量更是能突破一萬……但這有太大意義么?
更何況,剛才說的那些還是海外規模以上企業的擬定邀請數量,別忘了,還有國內的呢?
總之,
這場擬定于12月12日舉辦的首屆德交會,成了無數人心目中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