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龍脈續國運
我一頭霧水。
幸紅接著說:“你把王家那三塊九龍圖的殘卷交給南天神杵這事兒,做錯了。”
我抬了抬手,示意她繼續。
她說:“你知不知道南天神杵得了那三塊殘卷之后拼起來竟然找到了一條龍脈,在你還躺在白家瀟灑的時候,人家已經帶著自己五十多名弟子探墓去了,你就不怕到最后哪怕你得到了全部的龍墓機密,獨缺他那一個,受人要挾?”
“你是想問,南天神杵是不是受我指使才去探墓的吧?”我挑了挑眉毛。
幸紅頓時有些局促,她說:“也有這個意思吧,畢竟我很好奇,你這種人怎么可能會把那種東西予人。”
“是我給他的,也是我授意他去的,除去昆侖祖脈,共有八條龍墓需要探,我沒那么多的時間,所以只能交給我信得過的人。”
“你跟南天神杵……”
“我跟南天神杵沒交情,但是南天神杵卻欠了柳家的人情,而且是生死的大人情,這一點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跟柳家接觸一下。”我說的很認真,容不得她不信,畢竟我的態度就是柳家的態度。
之后我也沒有跟她繞彎子,直接把我手里的三塊圖拼接起來,又讓遠在順德的蕭碧靜將我最先得到的四塊圖也一比一拓印下來拍照給我,然后我將七塊羊皮卷簡單的拼接了一下。
而最準確的一條線最后牽到了魔都這邊,但是并沒有停止,而是出了海了。
我頓時有些發毛,因為我這個人雖然會游泳,但是不精通,在沒有大風大浪的河里游個泳絕對沒問題,但要是出了海,波濤洶涌的海面上,我真發虛。
常年在水上討生活的人對航線特別敏感,幸紅就屬于這類人。
這也是我找她的原因。
她在圖上看來看去,最后說:“這條航線我確實認識,但是這航線一般沒人敢去。”
“啥意思?”
“你知道鄭和么?”
“永樂朝那個鄭和?”
“對。”她點點頭,說:“這條航線被稱為死亡航線,傳說鄭和出海最后一趟航線就是這條航線,出去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興許是半路觸礁或者發生什么意外了呢?”
“不,鄭和去找的,也是一條龍脈。”幸紅反駁了我的猜測,說:“當年妖僧姚廣孝算出朱棣一脈不出三代必損大明朝國運六成,想要續上龍脈就要取一條水龍脈來定江山之本,所以朱棣多次派遣鄭和出海,找的就是藏在海中的那條龍脈。”
我心中有了眉目,天、地、海各三條龍脈,才湊齊了九條龍脈,這條龍脈位于海中,定然就是海龍脈其中之一。
幸紅接著敘述,當年姚廣孝其實早就算準了那條海龍脈的位置,但是卻沒有挑明,而是讓鄭和一次次地下西洋,直到朱瞻基繼位之后用給自己修陵寢的錢支持鄭和再下西洋。
這一舉動也是將全部的國運壓在了鄭和的身上,找到了,大明朝還有一百多年的統治期,如果找不到,那自己也不必修陵寢了。
直接遵了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得了,還修什么陵寢?
而歷史也在證明姚廣孝并沒有算錯,大明朝到了朱祁鎮這一代確實扯淡,五十萬大軍被玩兒沒了,自己還當了留學生,但或許是蒼天不絕大明,鄭和找到了那條龍脈,于是最開始反對朱棣說朱棣好戰的于謙臨危受命保下了京城,朱祁鈺登上皇位,廟號代宗。
代宗執政那幾年,大明國運再次受到龍脈的滋養,于是朱祁鎮回國,最后發動了奪門之變。
可國運一旦繃斷,哪怕續上也修補不了已經出現的裂縫,所以大明朝后期的幾位皇帝要么是貪圖享樂,要么是有心復興,但是不得天時,最后清軍入關,崇禎帝在一棵歪脖樹上吊死。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最后這八個字,幸紅更像是說給我聽的。
所以我重復了一遍,然后說:“這么說來,我如今在你這里得知當年的辛秘,得知這條航線,也是天意嘍?”
“是的。”幸紅很認真的說:“我不懷疑你能找到這條航線,但是如果你沒找我而獨自去走這條航線,你絕對有去無回,但是天不絕你李尚,所以你找到了我,有我在,你這趟航程最起碼有八成的把握是可以安全歸來的。”
“我不懂,有何危險?風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