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朱棣:妙錦記住了,成為李暄的九族不是好事
話音落下,周圍聽八卦的人那叫個感慨萬千。
他們紛紛嘆息,說那秦王也是個情種。
說朱元璋對他們老百姓真好,親兒子犯法了一點都不包庇,居然直接喊來應天府,要砍頭。
說秦王雖然有過,但罪不至死。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信這一套的。
有不少人聽了這段曲解的故事之后馬上提出了一系列質疑。
但不管質疑的是什么。
錦衣衛的偽裝者都不做任何解釋。
他們都說:“別問我,我也是聽說的?!?br/>
然后就頭也不回的轉身離開。
正所謂說多錯多,說少錯少。
這些假消息雖然經不起任何考證,但對于絕大多數的明朝老百姓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考證手段,而且也懶得去做那么麻煩的事情,對這些老百姓來說,秦王的事,花兒的死,都不過是茶余飯后的閑談罷了,只要有趣便可,沒幾個人會真的那么在乎真相,反正秦王是不是畜生都影響不到他們。
于是沒過多久,在錦衣衛的操縱下,應天府老百姓對秦王的印象居然好了起來。
其中不乏一些失意的落榜書生既羨慕但又瞧不起葉言,覺得葉言就是個懦夫,居然因為這么點事情就想不開,認為如果自己是葉言的話,肯定能忍住不自殺,然后把握住秦王給的“錦繡前程”。
亦不乏一些刻薄的女子因為嫉妒去嘲弄花兒,她們覺得,身份卑微的花兒能被秦王殿下看上,簡直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可她居然不懂得珍惜,為了個窮書生拒絕秦王,不識好歹!愚不可及!換做是她們,肯定會把握住這個機會,把那個窮書生踹的遠遠的,然后攀上秦王這棵大樹,從此飛上枝頭變鳳凰。
當然,即便明朝老百姓完全沒有獲取信息的渠道,其中也不乏一些雙眼明亮之人,或者是有西安府親朋的人,很是敏銳的察覺到這故事不太對勁,然后主動當起了九品辟謠大臣,奉勸親朋好友別信這種謠言,人家陳老漢都來應天府告御狀了,肯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一時間應天府里頭,這事情鬧的沸沸揚揚,不同的人各執己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