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襲車隊
說實話,右側的槍聲打了紅軍一個措手不及,紅軍先頭分隊指揮員,趕緊分配一部分兵力向右側防御。然而,就是這一愣神的工夫,藍軍就交替掩護快速向后撤走了。看著藍軍的背影,紅軍指揮員實在不甘心就這么讓對手溜走,但是無奈這是夜間,而且這一片的地形異常復雜,敵暗我明,說不定在哪個地方再冒出來一股伏兵,那就得不償失。當務之急,是要快速打通道路,讓車隊快速通過。
然而,這一次他又一次把藍軍想的太簡單了。就在工兵破障完畢,車隊準備繼續前進的時候,演習調理員發現了前面幾臺車上那幾個大大的“爆破”標志。根據演習規則,這幾臺車連帶車輛附近的戰斗人員全部判定“陣亡”。
出師未捷,就損失慘重,讓紅軍梯隊指揮員暴跳如雷。但演習就是不流血的戰爭,看著“陣亡”官兵被帶到戰損收攏點,一個個垂頭喪氣,這支遠道而來的紅軍部隊,終于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也許某種程度上,他們應該慶幸,這幸好是在演習中,如果這次是實戰,他們損失的將是一個個鮮活而又年輕的生命。
調整前面的車輛,讓開道路,再次派出先遣分隊,從遇襲到車隊再次出發,這只有8個人的藍軍小分隊,把紅軍幾百人的一個車隊,整整堵住了1個多小時。
山子的故事講完了,太陽也快要落山了,落日的余暉,為皖東山區的密林灑上一片金黃。看來這次陳茂東他們還想在同樣的地點給不同的對手再來一次這樣的“奇襲”。
就在大家忙活著做好戰斗準備的時候,崇寧卻陷入了沉思。
如果是在實戰當中,如果不是各種演習規則的羈絆,結果還會是這樣嗎?
首先從藍軍角度來考慮。最大的疑點就是從驅警分隊離開到紅軍大部隊到達,這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別說是三角錐,就是搬幾塊大一點的石頭堵在路上,估計都來不及。其次,藍軍只有8個人,而伏擊組只有5人,第一次火力突擊可能會取得成功,但是等紅軍反應過來組織反擊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可能與紅軍幾十人對射幾分鐘而無一傷亡,更別說全身而退了。在紅軍強大的近距離火力壓制面前,藍軍小分隊的襲擊無異于自殺。
再從紅軍角度來看。在實戰當中,紅軍的警戒性一定更高,除了前面的驅警力量,肯定還會派出前衛分隊,也許還要進行空中偵察、火力偵察等。即使前衛分隊沒有第一時間發現藍軍,但是遇到障礙的時候,他們肯定第一時間組織警戒,而不會因為搞不清情況,在猜測是導演部出的情況,還是藍軍搗的鬼,而白白浪費了一分鐘時間。遭遇第一輪火力射擊后,他們很快就可以憑借人數上的火力優勢控制住戰場局勢,從而迅速肅清兩側的敵人,在紅軍高度警惕的情況下,想悄無聲息的抵近爆破車輛,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假如是實戰,還有很多種可能,假如藍軍發現了紅軍車隊的蹤影,只需要召喚炮兵遠程火力打擊。也許一個坐標、一次火力急襲就可以讓這支車隊分分鐘葬身火海。當然,也可能實戰中紅軍根本就不會派出這樣一支車隊,而是通過直升機或者其它方式直達交戰區域。
想到這里,崇寧停下自己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無奈的搖了搖頭。
唉,不真正經歷戰火的洗禮,想學會打仗,真是太難了。
假如未來有一天,自己能上戰場,不要說指揮千軍萬馬,哪怕只有這樣一個8人小分隊,也能在戰場上攪起一片波瀾吧。
其實,崇寧此刻根本沒有意識到,他也許離自己的夢想已經很近了。只是,這個戰場不在未來,而在過去。不在遠方,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