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步一坑(上)
大明巡撫和地方官還有個顯著區(qū)別就是,一般地方官“守土有責”,衙署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的。
而巡撫雖然也有相對固定駐地,但其實可以在省內移動辦公的,別地為巡撫修的察院也叫“行臺”。
這些相關名稱里又是“巡”又是“行”的,就可以想象到巡撫的工作狀況。
林大官人對早期巡撫制度不太了解,但心里猜測,巡撫制度初創(chuàng)時,可能就是為了彌補地方官被制度限制,不能跨區(qū)域靈活應變的缺陷。
無論應天巡撫還是鳳陽巡撫,在大明二十幾個巡撫里,都算是分量最重的之一。
當今鳳陽巡撫楊俊民上任沒幾天,他剛和原巡撫李世達在淮安完成了交接,而李世達則被升為南京吏部尚書。
楊俊民出身非常厲害,乃是山西蒲州人,此地近些年人才爆發(fā),先后出了王崇古、楊博、張四維等官場大佬。
王、楊、張也成為蒲州乃至于山西頂級名門望族,而且都因為經商特別富有,三家世代聯(lián)姻。
楊俊民就是大佬楊博的兒子,與原首輔張四維結為親家,這出身在官場絕對數一數二了。
張四維雖然在去年十月突然暴病身亡,但余蔭尚在,目前資歷渾厚的楊俊民就是這個派系的領軍人了,幾乎注定要升為尚書,而且最有可能是戶部尚書。
畢竟在大明官場傳統(tǒng)里,鳳陽巡撫兼總督河漕升為戶部尚書也是一種常見升遷路徑。
楊巡撫與前任李世達在淮安完成交接后,就前往揚州,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揚州乃是江北重鎮(zhèn),作為巡撫應該來視察一下。
二是為了結好前任巡撫李世達,所以楊巡撫親自送李世達去南京履新,一路送到了揚州。
畢竟李世達也是資歷很深的官場名宿,與清流勢力關系非常深。
這次李世達升到了南京吏部尚書,說不定哪天就會北上京師當個實權部院。
三是因為早年間鹽業(yè)施行開中法的緣故,有很多山西陜西商人聚集在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