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政治信用
孫太監很謙遜的回答說:“只是幫著秉筆爺爺們打打下手罷了。”
林泰來便把手里的本子扔給孫太監,然后說:“這是我的自辯疏。”
孫太監看了眼封皮,詫異的說:“不是吏部事務嗎?怎么用的禮部札子?”
林泰來解釋說:“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本人兼職部門太多,一時間用混了。”
孫太監在這里干差事,當然明白一些門道。
通政司統一送來的奏疏,一般都是“大路貨”,大明公務文書流程上的加工件而已。
而大臣不辭辛苦親自跑到會極門投遞的奏疏,多半是“私貨”滿滿,屬于重點關注對象。
經過內閣、司禮監的流程后,被重點關注的奏疏將會送到御前。
今天司禮監諸太監里,張誠去了皇陵工地,孫暹在東廠,田義生病,所以是陳矩負責進呈奏疏給皇帝,并負責溝通。
此時萬歷皇帝正靠在軟榻上,摟著個不知哪來的清秀小宮女,嘴里享受著投喂。
可能還有點喝大了,嚼了幾口果脯后,暈乎乎的萬歷皇帝揮著手說:
“這本寫得甚好!他每做大臣的,就要多弘揚這種勤政務實的精神!
就該少談幾次道理,多做幾件實事,不要整日吃飽了閑著來呱噪!”
陳矩:“.”
看來林泰來這本奏疏的內容,又對上了皇帝的腦電波。
雖然奏疏在明面上,沒有一個字提到國本之爭,沒有一個字談到皇帝經常被批發諫章的現象,卻成功引發了皇帝的共情。
因為在皇帝心里,所產生的主觀聯想大概是:林泰來認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繼的進諫,還是因為這些人太閑、精力太充沛,所以要用考成法讓人都忙起來。
沒想到這么點“為君分憂”的思路,就讓林泰來遭受了大量攻訐,對此皇帝真是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