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演戲又怎么了?
如今府衙把各縣濟農倉調度權都拿走了,讓林大官人一下子感到難度倍增!
運作縣級財政資金和運作府級財政資金,困難度能是一個級別么?更別說在府衙沒有自己人。
想到這里,林泰來憤憤不平的說:“娘希匹!府衙如此行事,真是亂彈琴!
縣衙才是基層親民官,最需要濟農倉這種靈活手段快速解決問題!
而府衙過度集權,人為增加環節,只會導致施政緩慢、效率低下、響應遲鈍,讓濟農倉喪失該有作用!”
眾人聽到這些話,不禁詫異的看了眼林大官人。
他們倒不是因為林大官人當眾非議府衙而吃驚,畢竟大明是個以言論暢通為政治正確的社會,有頭有臉的名人罵幾句官府并不算什么。
他們只是驚訝,府衙收走各縣濟農倉調度權這事,怎么你林泰來比知縣還生氣?
真是應了那句老話,皇帝不急太監急。
“說得好!堪為一針見血!”在場唯一有資格為林大官人叫好的人,自然也只有新上任的長洲縣袁知縣了。
新知縣第一次在縣內亮相,想表達一下愛民,就被府衙堵了回去,心里正憋氣。
于是其他眾人的疑問得到了解答,只當林大官人非議府衙是為了故意巴結袁知縣。
但又有新的疑問,你一個吳縣的良民,巴結長洲的知縣,是不是拜錯了廟門?
新知縣的入境儀式也就那么回事,在飲馬橋完事后,袁知縣正要繼續上轎走人。
但他卻又發現,在飲馬橋橋頭的石壁上,除了張貼一些衙門公告外,還刻著三首律詩。
這又成功引起了袁知縣的興趣,畢竟袁知縣是一個四百多年后能上中學課本的大文學家。
他上前仔細看過,原來是《那年十八感懷三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