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夜話揚州
更直觀的說,揚州城里就沒有那么明顯的本地人與外地人區分。甚至可以說,城里百姓往上翻幾代,全都是外地人。
這么想過后,你是不是也覺得,想在揚州城建立分堂,并不是不可能?”
于恭敬大吃一驚,下意識的反問道:“坐館大動干戈出動五百人奔波四百里,難道真有這個心思?”
高長江答話說:“不好說,就算這次只是試探,但坐館從此手里有了幾百個了解揚州城的人,那以后發生什么都有可能。”
于恭敬只能說:“如果真是這樣,坐館的格局真大,竟然想向外地擴張開分堂。”
高長江嘆道:“坐館格局到底有多大,只怕你我都想象不到。”
揚州城是江南地區的北方門戶,是大運河的咽喉,是地理獨一無二的交通要沖,還是財富聚集的商業大都會。
林坐館如果真想在這里插旗,無異于鎖住了江左咽喉和經濟命脈,所圖似乎不小。
高長江是說書人出身,熟知歷史段子。
若放在隋唐演義設定下,感覺林坐館起碼也得是個十八路反王級別的角色。
不是反王,誰會琢磨著訓練五百人奔襲數百里作戰的能力?
說實話,如果真有五百名能奔襲數百里還不潰散的核心親兵,再裹挾一批盲流,遇到亂世割據江南問題不大了。
在同一個夜晚,林大官人與新結識的本地朋友陸君弼、朱訥夏坐著畫舫,徜徉在揚州的城河上。
雖然這時候城河還不叫小秦淮河,但初步的風景線已經形成了。
這條風景線最大的特點就是橋多,在水面上走一段就能看到一座不同樣式的橋,倒也切合了“二十四橋”的名號。
從功能上說,不修這么多橋也不行,“小秦淮河”直接從中間貫穿全城,為了保證東西交通順暢必須要修建大量橋梁。
但林大官人的興趣沒有在橋上風景,也沒有在兩邊萬家燈火,更不在身邊歌姬上。